一路飙升的房价,让他明白了一个真谛
文/赵晓璃
1
老刘今年三十三,在国有银行担负中高管职位,眼看婚事邻近,便去楼市看了看房价,不看不知道,一看才发现原来自己只是个彻完全底的穷人!
想当年,他可是一位天之骄子啊。
老刘毕业于某重点大学的金融专业,进银行上班这事儿在故乡也算轰动一时,邻里更是羡慕的不行,夸他的父母培养出了这么个人材。
他一度沉醉在良好的自我感觉里。
刚上班那会儿,他所在城市的房价每平米一万出头,很多人都说,这房价该是有多少水份呀,罢了罢了,再观望观望。
老刘那时候的工资其实不高,他在心里暗暗下了一个决定,那就是拼命工作,争取十年以后能在这座城市买上一套房子,他还有个小小的野心,那就是一把付清房款,誓不做房奴。
这一奋斗,就是十年。
十年以后,原来的小刘变成了老刘。
他一路兢兢业业,终究做到了中层,年薪税后三十万。
三十出头的老刘怀揣这些年辛辛苦苦攒下的一百万来看房,结果看的意气消沉。
2
这不去年年末,老刘和未婚妻看好一栋房子,本来和房东说好了价格,一百五十万,第二天正打算去办理付款手续,结果接到房东电话,说房价要涨,如果老刘他们实在想要,可以加价五十万。
五十万?
老刘和未婚妻商量了下,认为这五十万加的有些离谱,他们决定等一等,再看看别处的房子。
这个决定,让如今的老刘后悔不迭。
年后房价飙升的速度实在不讲理,本来两百万能得手的房子,一路飙升,飙到了三四百万,老刘眼睁睁看着没几天的工夫,自己积攒的积蓄就这样无故蒸发,心痛不已。
如果不买,未来房子继续涨价怎样办?
如果买了,可怕的日子才刚刚开始。
高房价之下,老刘愈来愈觉得自己这么多年的打拼和奋斗到头来真特么像个笑话!
3
想当年,和老刘关系不错的同学W开始了互联网创业,约请老刘一起入伙一起干,但老刘觉得好不容易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并且还做到了一定的职位,收入也还可以,就没敢放弃,婉言谢绝了。
后来的事实亮瞎了老刘的双眼,当年这个不如他的W,这几年突然就发达了,并且人家的年收入是老刘想也不敢想的,到达了年入千万的级别!
W最近的朋友圈里,这阵子每天飞来飞去,为了融啥轮的事情乐此不疲,老刘的心不由被刺痛了一下,他觉得人家那个叫事业,而他这份工作相形之下,简直就是鸡肋!
如今的老刘早已没有了十多年前的斗志昂扬,他真的意想到,自己老了,自己好像完全看不懂这个世界了,曾以为的安稳,如今看起来真是荒诞极了。
4
是啊,有太多太多和老刘一样的职场人,他们每天忙碌奔走,为了工资的增长,有的乃至累出了一身病,但是让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不论再怎样追逐,都赶不上房价爬升的速度,并且差距愈来愈大。
依照通货膨胀率计算,如果说十年前是一万元,如今一样的房子可能就是五万六万乃至更多,而你的工资,这些年可曾出现过同比例增长?!
靠工资的时期已一去不复返了。
何以买房?
惟有暴富!
从市场规律来看,工资收入常常与两个因素密切相干,一个是风险,一个是稀缺性。
风险高且稀缺的行业,才会有钱赚;
风险低且从业人员泛滥成灾的行业,早已如日薄西山、回天乏力了。
5
在这个时期,你不敢冒险,你贪图安逸,你渴求稳定,这辈子注定会活得提心吊胆,禁不起任何风吹草动。
醒醒吧,死工资正在抹杀着人们的创造性,让你的人生愈来愈没有可能!
有个体制内的咨询者告知我,现在那里的规矩愈来愈多,之前很多公务员可以从事一份副业,而如今管的愈来愈严,绝不允许你有任何副业。
稳定和致富,你只能二选一。
选择了稳定,你就要做好贫困的思想准备;
想要发财,你就要勇于打破稳定,将自己变得不可替换,变成稀缺品。
甚么样的职场人会在危机到来时手足无措?
这些人有这样一些共同特点——
他们对外部的世界产生了甚么不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如何逼走对手,他们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在揣摩该如何争功邀宠、如何凌驾于员工之上横行霸道,他们乃至还在空想哪天自己爬上总经理的职位,他们对财富最大的想象,就是能够卖掉手中的股分,成为千万富翁!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打工者如果只是空想打工致富,贫困将是他终究的归宿。
6
在这个时期背景下,作为一位职业咨询师,我谨向各位职场人士提供以下几点建议和忠告——
首先,我们需要重新考量工作的意义。
选择每份职业的时候,想清楚自己到底要甚么,同时一定要注意,不论做任何职业,都要利用业余时间多尝试多探索,渐渐发展成自己的副业。
记住一句话,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一样地,在这个动荡的年代,不要把你一生的财富赌在一份工作上。
未来这些年,“斜杠青年”将成为大势所趋。
事实上,在很多一线城市,活跃着很多斜杠青年的身影。
对他们而言,本职工作只是一份基本的生活保障,他们积极发掘人生的多种可能,在几年以内完成资源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从而完成华丽转身,摆脱工作时间的限制,真正让时间产生增值。
其次,应对多变的时期,我们需要练就自己的多项技能。
如果你仔细留意不难发现,很多核心竞争力常常是多项能力的综合体现。
比如曾找我们咨询的一位文案人员,她就感觉自己能力提升不上去,后来咨询以后我们发现,原来是她的认知出现了问题。
她认为写文案是单纯的写作能力,历来不曾意想到文案能力的背后,写作只是一个最最少最基本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文案写作者的创作及营销能力,和你对客户心理的掌控等等。
对技能认知的单一,将会成为阻碍你前进的绊脚石。
最后,随着时期的进步,我们与组织的关系注定会愈来愈疏离,你需要学着像经营公司那样经营你自己。
你需要提升对外界讯息的敏感度,你需要大胆尝试,你更需要定期梳理与反思,随时修正与调剂自己的目标、方式及方法,等等。
而这一切改变的出发点,都要归结到老刘终究认识到的这个真谛上来,那就是——
上班不等于稳定的生活,打工永久不可能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