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心短信 > 正文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1-05-03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你会有很多感想吧,无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那末观后感到底应当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恰同学少年》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1

暑假渐渐邻近尾声,我也正愁着学校布置要看的《恰同学少年》,还没看呢。有天中午,就让我给撞了个巧,恰好有个电视台正在播放《恰同学少年》,而且一天播好几集。

之前,我对毛主席其实不怎样熟习,相对来讲,我比较喜欢周总理。但是看了《恰同学少年》后,我对毛主席的印象有了很大的改变。

剧中让我最深入的剧情:就是他带领了200名师大的学生,佩带着扁担做的假枪,放鞭炮充当枪声吓唬溃兵。城南郊外,四下突然“枪声”大作,旌旗招展,到处是围上来的“人马”和“缴枪投降”的叫声,溃兵都以为中了埋伏,一时乱作一团。溃兵们终究答应派人去谈判。最后毛泽东、蔡和森和萧子升三人一起去谈判。就在溃兵团长命令溃兵“缴枪”时,忽然马疤子逃了回来,并揭发了他们。而这时候,毛主席竟然能故做平静的,不紧不慢的倒了碗茶水,喝了起来。那模样,就好象自己真的是个如假包换的桂兵似的。

就连我这个局外人,看到这个情形,吓得也不知该如何是好了。所谓皇上不急,太监着急。可是没想到,毛主席竟能如此完善的演绎了一段生死之交臂。这足以显示出他机灵英勇,临危稳定的气魄。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又未尝不是这样的呢。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想到如何去回避,去躲开它;很少会有人会英勇的去克服它的。如果毛主席他们,当初也是选择回避的话,那我们这些后人还能看到如今的湖南么?答案不言而喻。

所以,看了《恰同学少年》,不但让我对毛主席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知道了,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危险的时候,我们应当英勇的面对,用我们的智慧、英勇,和临危稳定的精神去和敌人作战役。这样,我们会比回避多了一丝希望:化险为夷的希望!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2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

长沙,这块充满神秘色采的土地,是青年毛泽东生活、学习、工作过的地方。电视剧把我们的视野带到了上世纪20年代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反动权势为保护其反动统治对革命气力进行疯狂反扑的革命斗争风起云涌的峥嵘岁月。

本剧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20世纪初以毛泽东、陶斯咏、蔡和森、向警予等一群风华正茂的青年一代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之间的纯粹的情感经历。与此同时,也塑造了孔昭绶、杨昌济、徐特立等一批优秀的教师形象,深入阐明了“学生该怎样读书,教师该怎样育人”这个与现今社会紧密相干的现实问题。

共同的学习生活中,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优秀青年结下了友谊,周南女中的陶斯咏、向警予、杨开慧等女学生也和他们因共同的志趣走到了一起,一个先进青年学生组成的读书会组织成了他们学习、交换与情感发展的纽带。

1918年,毛泽东、蔡和森等从一师毕业了,杨昌济也受聘于北京大学任教,他告知孔昭绶,自己完成了在一师的`使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未来培养了蔡、毛二位“海内人材”。

恰同学少年,将无谓的民主认同感熔铸在每一名观众心中,他告知我们,青年的斗志高昂,决定未来复兴之路的光明与光辉。如此优秀的影视作品,也让我们感遭到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华的勃勃生机。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3

自从寒假观看了《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剧后,我脑海中便常常想起毛泽东说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这句脍炙人口的话。

这部电视剧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主要背景,展现了二十世纪初以毛泽东、蔡和森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生活与情感生活。“衡山西,岳麓东……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雄浑的第一师范校歌响起,使人热血沸腾。

在这部电视剧中,我印象最深入的就是在1917年年底产生的一件事。当时在护法战争中被击溃的三千北洋兵败往长沙,意欲洗劫全城。看到这儿,我捏紧拳头,牙齿咬得“咯咯”作响:侵犯兵太可恶了,一定不能饶了他们!但当时长沙城中无一兵一卒,情况危在旦夕。我很失望:难道侵犯者就这样横行霸道么?这时候,令我振奋的是:情况有了转机,毛泽东以惊人的胆略,带领二百多名一师学生军,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空城计”,一举把三千溃兵全部缴枪!

看到这儿,我只觉得心在剧烈地跳动,恍如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这样一个大英雄而激动。我想:毛泽东主席啊,您是多么的伟大,具有这样惊人的军事才华和胆略,真让我们中华儿女感到自豪!这也为您往后带领军队获得抗战成功,领导人民解放全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衡山西,岳麓东……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第一师范雄浑的校歌再度响起。片子就快要接近尾声了,可是这激昂的歌声恍如告知我们:迎接毛泽东、蔡和森等这批优秀青年的,一定是更广阔的天地及更汹涌澎湃的人生……

我的心情一直不能平静,毛泽东主席的良好传统,一定会在我们身上生根发芽的。为了实现美好的理想,我要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一个诚实、仁慈、聪明、英勇的人。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4

理想,是一个人的向往与寻求。

一个有理想的人,而且目标远大,就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类做出很大的贡献。

这些道理我是从《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剧里体会和认识到的。

这个电视剧,每晚一集,看了三星期零二天。剧中主人公毛泽东那勇于寻求、有远大理想的精神感动了我。

毛泽东生在旧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此他的理想是:打倒反动派,建立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并说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他非常喜欢看书,他借老师的书、借同学的书,还去图书馆看书。就由于他这样喜欢看书,所以,下课后要找毛泽东,别处没去,就在图书馆。刻苦读书这一点,我有点做得不好,有时该读书的时候没有读书,去干其它事情了。

还有一件事,就是毛泽东每天洗凉水澡,冬季还去河里游冬泳,并且在风雨中锻炼,还自编出了一套体操。锻炼体操这一点,我虽然每天都锻炼,可是还不像毛泽东那末刻苦,我应当以后更加刻苦锻炼身体。

它遇到了紧急时刻不慌张,会冷静地对待事情。例如:毛泽东带领二百学生军,缉获了三千反动军队的枪。在谈判进程中,还差点漏出破绽来,可他始终是冷静冷静。这一点,我做得不错,我在紧急时刻的时候会冷静。就像用一块冰冷冻似的将心情冷静下来。

我感觉毛泽东革命进取的精神值得我们后人学习,每人要建立远大的理想。

我要做一个有寻求、有伟大理想的人!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5

昨天,蜗牛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部电视剧―《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剧讲述的是少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读书学习生活。今天,我看了第一集,觉得非常好看。

一个当官的带着乐队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了杨先生的家,想请杨先生当教育司的司长,却被杨先水果断谢绝了。这位先生叫杨昌济。

在一个阁楼里,一名汗流浃背的少年正倒立着读书,而房间外面是一群人在打架,这位少年好像外面甚么事情也没有产生一样。外面的人叫他出来帮忙,他也当没听到,还专心致志地读书。这位少年,叫毛润之,就是少年毛泽东。毛泽东走出房间说了句“东乡打西乡,西乡打东乡,老乡打老乡,划不来呀!”接着,他来到一个书店,坐在书店的地上,全心全意地读书,从上午读到下午。可是他只读不买,老板也拿他没有办法。这时候,走来一名女同学,要买这本书,这本书只剩下一本了,老板从毛泽东手中夺过了书,要卖给女同学,毛泽东不同意,说要有个先来后道,说自己要买这本书,可是他的钱却不够,失望地走了。毛泽东看到大街上卖烧饼,才想来来自己一天都没有吃饭,就买了两个烧饼,这时候,一个要饭的小女孩问毛泽东要烧饼,本来就就没有钱的毛泽东,却给了小女一人半的烧饼。毛泽东真是一个有读书、仁慈的人!

毛泽东回到了家,告知爸爸他想考北京大学,他爸爸不同意,还说他一个月换一所学校,哪一个学校都没有都好。还把他关了起来。毛泽东到底能不能去考北京大学吗?且听下回分解吧!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6

观看《恰同学少年》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是由学校组织的。在我们大学生这个年代,是一个叛逆的年代,是一个标榜自新的年代。纯洁的盲目,由因而学校组织的,很多的人心不甘情不愿地去观看,还在心里打着小算盘说甚么点完名就走。可是当《恰同学少年》一播,在还只是在播前奏的时候,我发现,影厅本来糟杂的声音渐渐地趋向安静,到最后鸦雀无声,只有音响里面传出来的那些演员浑厚、坚定、正义、强悍的声音。

直至连播了3集,本来那些“两股颤颤,几欲先走”的同学们恍如被如来佛定住了一样,都没有离席,还一直要加播,直至晚上11点多了,才依依不舍地从演播厅出来。一路上,充斥我耳朵的全是《恰同学少年》里面的台词,里面的内容。我自己心里也被震动着,心里涌满感动与自豪。感动那个年代充满血性的青年为解救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做的热血事情,自豪于那些巨人是我所在的学校—————湖南省第一师范的学生。

仔细想一想为何《恰同学少年》能这么深入人心?这么受大众爱好?这么被观众津津乐道?《恰同学少年》没有大牌的明星出演,没有恢弘的场面,没有华丽的台词,没有煽情的情节,可是它有甚么魅力能这么吸引观众呢?我想究其缘由不外乎于《恰同学少年》表现出来的精神与气魄。而这些精神与气魄又从全部电视的台词和演员的演技体现出来。先从台词这一方面来解读《恰同学少年》这一热播电视剧。

“衡山西,岳麓东,城南讲学峙其中。人可铸,金可熔,丽泽绍高风。多材自昔夸熊封。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7

《恰同学少年》一剧刚刚在央视落下帷幕,作为80后的我在《恰同学少年》开播的第一天就被它深深吸引,它是一部摧人向上的健康作品。《恰同学少年》让我看到的是阳光和青春活力,积极向上的精神和胸怀祖国的气魄,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有志青年的斗志昂扬,看得人眼前一亮。

该剧吸引我的另外一点是跟大多青春剧一样,这部戏充满了俊男美女,但跟韩剧和其它偶像剧所不同的是,剧中人物个个清新自然,造型朴实干净,行动大方安然,没有矫揉造作“装酷耍帅”的桥段,整部电视剧给人以生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感觉。

这部电视剧也使我想起刚刚离开的大学校园,走上工作岗位后才明白那段的光阴是最珍贵的。好怀念大学生活,好想念我的母校,好想念我的同学,一点点,一幕幕,大学的点滴在脑海中闪现。还会想起那花园的假山和喷泉,那秋季里红红火火的海棠,雪天里冰冷的风景,那是充满烂缦空想的时候啊,我们太多的向往,却自以为自己已长大成人……我们也曾有过那样的雄心壮志,也曾有以天下为已任的伟大抱负和崇高理想,但缺少了那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英雄气势。

曾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梦里无数倘佯,却不能回头。这就是人生的无奈罢。如果时光再重来,大学生活又会是甚么样呢?我想《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剧给了我们更多的诠释,那种久违的青春活力,那种久违的理想主义,那种不容阴暗的堂堂正气,那种对教育、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未来深深的反思和忧患,那种强烈的责任感,我想不光是我,每个收看的观众,都要为之震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