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到三不三有,就是幸福
“三不”指:不馋、不懒、不烦
“三有”指:1、有一个心满意足的工作;2、有一个和工作无关的爱好;3、有一个能推心置腹的朋友。
幸福很复杂,作为一个论题,迄今为止还没有人能够将它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幸福又很简单,由于即便是那些说不出幸福是甚么的普通人,都能够告知你他是不是幸福。
能做到“三不”、“三有”,就是幸福
对甚么是幸福,几近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古往今来很多人试图对幸福理解中的一些共性加以归纳,以帮助人们找到一条通往幸福的路径。“三有”和“三不”说法,就是其中之一。“三有”指有一个心满意足的工作,有一个和工作无关的爱好,有一个能推心置腹的朋友。“三不”是指不馋、不懒、不烦。如果你能做到“三不”和“三有”,你就是一个幸福的人。
细细品味,这类说法确有一定道理。一份心满意足的工作,大致可以理解为能够取得一种可靠的谋生手段,这无疑是个人幸福最为基本的条件。受我们固有文化传统的影响,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类可靠的谋生手段不单单是个人生存的基本物资条件,也是实行好家庭伦理或法定供养义务的基本物资条件。由此观之,它所决定的通常又不单单是一个人的幸福。一个与工作无关的爱好,可使得一个人在衣食无忧后,精神上得以充实、能够自得其乐。一名能推心置腹的朋友则有助于取得一种可靠的社会支持,排解个人的孤独感,使其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至于“三不”,在这里,我们可以将“不馋”理解得宽泛一点,或干脆代之以“不贪”,就是对生活保持一份公道的期待。不懒,可以理解为一种积极向上的行动方式,通过努力得到社会的认可与回报。不烦,就是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心情舒畅,具有健康的心理。一个人具有了这些,他怎能不幸福?
幸福标准因人而异
其实,类似的归纳也是心理学研究者对幸福进行科学研究时常常采取的做法。例如,较早对幸福进行科学研究的美国心理学者威尔森,在上世纪60年代就试图为我们描写一个幸福的美国人所必备的特点:精力充分、身体健康、受过良好的教育、收入较高、性情外向、乐观豁达、无忧无虑、有宗教信仰、有婚姻生活,具有高度的自信和工作热忱、适度的愿望,同时具有无穷的智慧等。专业人士的这些研究价值在于,它可以帮助人们思考和梳理那些能够带来幸福体验的诱因。但由于每一个人的情况不同,致使幸福感的缘由也千差万别。不过,根据这类归纳而进行的心理指点,无疑会大大唤起我们体验幸福的意识,并提高我们体验幸福的能力,进而提升我们的主观生活质量。
普通人所能感受的幸福体验,总是受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时期背景、社会条件和个体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些因素决定着人们取得幸福体验的方向和水平。比方,前面所提到的“三有”中的“有一份趁心的工作”,在一种社会保障充分、崇尚挑战性、个性化的工作条件下,它可能就不会成为个体幸福体验的诱因。因此,对构成幸福的要素进行科学而全面的归纳,便成为一项专业性的工作。
幸福体验的几个要素
经过几年广泛深入的访谈和其他实证研究,我们对构成当前我国民众幸福体验的要素进行了初步归纳,发现幸福感的来源集中体现在以下10个方面:
1、对个人及家庭客观物资条件感到满意;对生活保持一种公道的期待;不会因经济条件而感遭到某种压力。
2、精力充分,能够处理好平常工作和生活方面的事情;心胸开阔,性情开朗;轻松自若,遇到困难能够从容应对。
3、对社会的发展充满信心;相信社会的发展趋势对人们有益。
4、能够积极面对生活,把生活作为一个不断学习提高的进程;能够常常感遭到自己在生活中所获得的进步;清楚自己前进的目标,并克服各种困难实现目标。
5、有充实感;感得手头做着的事情充满乐趣;清楚自己一生的寻求,并理解当前所做事情的意义。
6、自信,对自己持有肯定的态度;承认和容忍本身在很多方面的优缺点;对过去的经历持肯定的态度。
7、对自己的健康状态感到满意;没有感到身体的某些部位特别不舒服;没有为一些严重的疾病而苦恼。
8、能够安然接受自己的生活现状,并安然面对自己的生活经历;不怨天尤人,对他人的生活能够持一种安稳的心态。
9、具有和谐、真诚的人际关系;具有心心相印、紧密无间的朋友关系;能够相互理解、互谅互让。
10、能够常常感遭到家庭的温暖;与家人在一起沟通良好、非常愉快;家庭成员之间能够相互理解;家庭气氛轻松和谐。
幸福需要自己创造
固然,上述要素也需联系起来加以斟酌,不可片面地理解。例如,我们讲“能够安然接受自己的生活现状,并安然面对自己的生活经历;不怨天尤人”,其实不是要求人们一味安于现状,或提倡某种“精神成功法”,而是强调人们要取得幸福的体验,就必须在保持心态平衡的同时,努力提升本身的能力和素质,善于捕捉时期和社会所提供的各种机遇,积极主动地面对生活。我们没必要躲避社会现状中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作为一个现代人,应当做为社会变革的积极推动者,在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同时,不断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水平,从而也使我们每一个人本身的幸福水平得到提升。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研究者们归纳出来的幸福要夙来源于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但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全部具有这些要素或特点的人可能少之又少,因此幸福是相对的。对我们普通人而言,要在生活中取得切实的幸福体验,关键要从本身的情况动身,努力创造取得幸福体验的条件。正如前面提到的,哪怕你只能做到“三不”、“三有”,一样也能感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