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样才是真实的淡定
淡定是最近不久才出现的辞汇。这是指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镇定程度,遇事沉稳中又积极果断,老练里却又重视有佳,胜不骄,败不馁;淡定形容一种勇气。淡定,是一种思想境地,是一种心态,是生活的一种状态。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这类心态,在生活中才会泰然自若,宠辱不惊,不会太过兴奋而得意忘形,也不会太过悲伤而痛不欲生。
其实这个词出自广州话,俗语有“淡定有钱净(剩)”(定与静在广州话中声母相同,因此读起来朗朗上口。)
淡定是在形容一种态度。遇事沉稳中,又积极果断,老练里却又重视有佳,胜不骄,败不馁;淡定形容一种勇气。行事放松自若,从容冷静,闲看庭前花落,轻摇羽扇城头;淡定形容一种原则。展现出对人对事不急不躁、不温不火,亲而有度、顺而有持;淡定形容一种风度。神鹰背上秋风过面、静若处子,名利场中灯红酒绿、过眼云烟;淡定形容一种修养。仁而无忧,仁而无惧,实事求是,心怀坦荡,兰心傲骨;淡定形容一种能力。沉思熟虑能取长补短,内省自知可有进有退,待该出手时再出手;淡定形容一种气力。气定神宁,如巨岩阻浪,坚持不懈,如水滴石穿;淡定形容一种效力。稳而避其乱,洞悉而练达,如庖丁演刀、如鲁班弄斧;淡定形容一种境地。兰秀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立德,不为窘困而改节;淡定形容一种人生。人生如一副锋利的老花镜,难得胡涂,难得苏醒。
当一个人经历的多了,他把甚么都看淡了,自己感觉对甚么都无所谓了,无所求时,那末当产生甚么事都觉得这个事没有甚么大不了的,只是人生中避不可少的事而已,那末他的心就自然是正常的心跳了,头脑也是清楚的,那末处理事也是处理的很好,其实这也是成熟的一种标志,也是一种被动消极的淡定。
而积极的淡定又应当是怎样的呢?我个人以为应当表现为,遇事不忙乱,总是从根本上去解决事情。这就需要清晰的头脑,和平静的心态,别把事情想的太复杂,没甚么事情是严重的无可估计的。要知道,越是紧张,越办不好事,先想好这事是怎样产生的,如何解决,牢牢记住我们必须永久用积极而又从容地的态度去淡定人生。
从容淡定,意味着冷静的现实主义。对世界、社会和他人,不抱太高的期望。知道正义也可能常常迟到,公正永久是相对的,永久没有完善的现实,有的只是庸碌凡俗的众人,和随时可能会裂变霉变的脆弱人性……有了这类冷静的态度,遇到不公正、遇到误解、遇到委屈,就不会伤心,就不会怨天尤人,更不会怨天尤人,而是咬紧牙关,苦炼内功,“面壁十年图破壁”,等待和寻觅胜出的机会。
从容淡定,意味着有所抗争有所不争,有所为有所不为。凡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个人长远建设的事,就努力做,排除干扰地做;而不利于社会、不利于个人长远建设的事,就尽可能不做,少做。
从容淡定,意味着“三不较劲”原则,“不与天较劲,不与人较劲,不与事较劲”。不较劲,不意味着对待社会邪恶、社会腐败、职场小人的咄咄逼人就退避三舍,而是要选择最有策略的方法,到达最大的效果。
从容淡定,意味着在大多数时候应当保持好心情,“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意味着自己还有更广阔的境地,更宏大的作为,而在事业之余,对美好的事物有更好的鉴赏力,看一片大好的自然风景,看一张艺术水平高的影碟,都可以调解好从容淡定的气度与心情。
我记得在一本杂志上读到的,有一则故事好像在嘲笑傻人,我倒觉得可以推陈出新:“下雨了,大家都在往前跑,唯有一人不急不慢,在雨中踱步。有人问:‘干嘛不跑?’回答是:‘急甚么,前面也下着雨呢!’”
因此每当人们烦躁不安、急火攻心的时候,喝一口这样的“从容淡定”的良药,不失为排毒养颜、补气安神的好方法——就像这位雨中踱步的“傻人”一样,在人人都像聪明的小鸡一样奔跑的时候,澹然安然泰然地说:“急甚么,前面也下着雨呢!”他没有告知你的后面的话是:“我正要看看雨景呢!”
淡定也是一种幸福说起幸福,恐怕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时下最流行的莫过于“金钱幸福论”了。有钱真得就幸福吗?也不尽然。钱能买到书本,但买不到智慧;能买到地位,但买不到尊重;能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能买到钟表;但买不到时间;能买到别墅,但买不到温馨的家……
幸福其实也是一种心情,是一种自我感遭到的愉快心情。在这繁忙的世界里,生活的焦虑、工作的压力、家庭的耽忧常常让我们变得苦恼与烦躁。愿望无止境,欲壑终难填,一味追名逐利之人是难得具有幸福的。何不淡定淡定,静下心来,珍惜现在的具有,或许另外一种幸福感便会由但是生。
淡定,是一种思想境地,是生活的一种状态。是内在心态修炼到一定程度所显现出来的那种从容、优雅的感觉。淡定的人一定会热忱地对待他们的工作的。
他们珍惜自己的岗位,酷爱自己的工作,不会由于工作的压力而怨天尤人,也不会由于职务的高低而明珠暗投,更不会由于待遇的多少而怨言满腹。他们努力地学习,勤奋地工作。不会欺上瞒下,看领导的眼色做事,也不会投机钻营,挖空心思、不择手段地去捞取名利。他们爱岗敬业,在工作中寻觅快乐,在劳动中获得幸福。再说了,我认为淡定的人会真诚地对待感情。
他们不会因发妻的衰老而见异思迁,也不会因社会的诱惑而得意忘形,更不会因职务的升迁而为所欲为。他们感情专一,家庭责任心强。他们会和心爱的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他们最爱唱《最浪漫的事情》的主题歌:“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能和你一起渐渐变老,收藏出发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渐渐聊……”因而可知,淡定的人会安然地对待生活的。
他们能苏醒地认识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不好高务远、刻舟求剑,也不盲目攀比,倾慕虚荣。他们脚踏实地地寻求自己所认定的幸福,与世无争地生活着,简单而又快乐。不会太过兴奋而得意忘形,也不会太过悲伤而痛不欲生。遇事泰然自若,宠辱不惊。淡定的人,不在意太多的身外之物,而是执着于自己脚下的路。
淡定不是平庸,平庸的人没有太大的能力,只是很平凡地生活着。而淡定则是一种高修养的生活态度。淡定的人有能力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一切,但他们却不完全看重这一切。因此,具有一颗平静如水的心,具有淡定的生活态度,不失为人生的另外一种幸福。让我们来细细地品味淡定,享受由此而来的幸福感。
淡定是一种境地。凡事能淡定从容,绝非易事。北宋苏轼对此极其推重。一天,他恍然大悟,悟出“八风吹不动”,非常满意。忙遣书童把字送到江对岸的老和尚那里指正。老和尚看后,在下面写了一个屁字。苏轼不由恼火,过江来评理。老和尚一笑,又添几字,成了“一屁过江来”。你看,争强好胜的苏轼在淡定上就差一截子。
我以为,要做到淡定,读好书应是最好的出发点、捷径。一般来讲,好书是作者对本身生活的感悟;人生经验的积累。读一本好书,犹如进入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与其倾心交换、充分沟通,可以领略到世事变迁,感悟出人生百味,不论是反反复复地读,还是随意翻开一页来读,总会成心想不到的收获。
《相约星期二》就是这样一本好书——不但连续44周名列全美图书畅销排行榜前列,而且迅速风行了全球。书中记叙了莫里教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对人生的最深入的理解。他一遍遍地重申:我们真正需要的不多,而我们的文化让我们关注一大堆实利杂事,太多的人受它迷惑而失去了自己的判断能力……一句句令人醍醐灌顶。
“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做到淡定,最根本的是要深入地视察,恭敬地体验,反复地思考,其实不断改正自己的言行。孔子没有多少书可读,禅宗六祖慧能和尚更是一个文盲,可他们照样洞悉圆滑人情,讲学处事淡定自若。其实,我们只要略加留意,不难发现在我们身旁,不乏一些文凭不高而修养颇高的长者、朋友。
确切地说,要做到淡定,关键要围绕两点下苦功。一是理清那些没必要要的愿望,尽量的将之摒弃;二是给自己的志向、目标加上一个适度的顶端。对此,莫里教授讲得更透彻,要疏离盲目的物资追逐,确立对社会的责任和对他人的关爱。并劝告别试图夸耀自己,比你强的照样瞧不起你,比你差的只会妒忌你。身份和地位常常使你莫衷一是,惟有一颗坦诚的心能使你悠然面对全部社会。
凡事皆淡定,也许极难做到。但是,通过本身的感悟、修炼,不断地追逐淡定,接近淡定,其实也是一种境地!
其实我们还可以把淡定这个辞汇,让它对面而立:淡是一种示现于外的状态,定一种一心稳定的心情,一个人看事比较淡,不慌不忙。这类人,大都心里有定见,有主心骨;一样,一名一心稳定的人,对很多事也会表现得很淡定。正是心的定,才有行的淡。因此要想淡定,更多的要从定下心来开始修炼。所谓“禅心已定粘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因而可知,淡与定相表里,定是因,淡是果。您说我这类分析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