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计局说收入越低越爱看电视,扎心不?
文/宗小宁
此时在电视或手机前的你,已有多久没有读书了呢?
浏览已成了一个陈词滥调的话题。最近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又出来扎心了:《2018年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显示,收入越低的居民看电视时间越多,低收入群体每天看电视时间为1小时50分钟;收入越高的居民浏览书报期刊的时间越多。高收入群体中21%有浏览行动,而低收入群体只有6.6%有浏览行动。
我们没必要刻意去纠结电视与收入高低的因果必定;电视对我们知识获得乃至是人生启发的意义我们也能够略数一二:纪录片中的大好河山、剧情片中的跌宕起伏、动作片中的畅快淋漓,这些,都让我们受用无穷。
但是,无庸置疑,对那些真实的硬核知识,复杂的、有逻辑性的思惟,文字的城堡还是它们最合适的载体。在诗词中修养气质,于史书中察古知今。更重要的是,书籍以其独有的文化韵味,所能带给我们思惟与心灵的感受,恐怕是任何流淌的画面所没法比拟的。
我们固然不愿意把读书和功利主义目的联系起来,但是数据却又非常直白地论证了“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朴素道理。
有的时候人类社会的逻辑就是很奇妙,你很难指出书里的风花雪月、雄姿英才、世界奇观,与物资回报有甚么直接关系。但经过百转千回,书也许就在不经意间促进了知识、开阔了思惟、鼓舞了斗志,人生的物资状态,也悄然由此改变。
读书行动本身,也是人生状态的一个缩影。在现今五色斑斓的快餐文化荡涤之下,照旧能够平心静气地去读一本书的人,内心不强大是不行的。改变人生境遇的,除书籍本身,也是内心的笃定与坚持,一种自律的生活方式。
有天,当你逛街到身心俱疲,是不是会走进街角书店,翻开书卷?当你看电视到麻痹空虚,是不是会亮起床头小灯,让书香伴你入睡?
来源:光明日报(ID:gmrb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