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情话 > 正文

为什么你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

发布时间:2021-05-07

为什么你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

为何你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

文/Ray先森

1

记得小时候在县城上学,学校每次放月假,爷爷就去车站接我回家。

那时家里离车站远,需要骑着车子来回,一路上我们相对无语。等到爷爷骑不动了,我们就一前一后推着车子走,记得爷爷常和我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你要好生读书。”

那时的我未解其意,只是默默记在心里。望着不远处稻田里的乡亲们弯腰割麦、俯首插秧,我只是想着将来的自己也许可以和他们过不一样的生活。

后来,我从农村考入省城上大学,学了工程造价,感觉这是一个很有前景的专业。但是,当我走进实习单位,工地的环境有多糟自没必要说,晴天尘土飞扬骄阳似火,雨天泥泞不堪污水四溢。精神世界的荒芜也在渐渐消磨我的梦想和纯真。在工地上,想找一个人聊聊文学、谈谈经济都是个笑话。

再后来,我选择去到深圳。在那里,我终究找到自己酷爱的新媒体行业,眼前陌生的一切都让我感到兴奋和欢愉。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虚拟现实、风投、天使轮,这些名词让我看到了另外一种可能。

越是不断拓宽知识的边界面,越是觉得自己知识储备量的贫瘠与荒凉。也正是在这样日积月累中,我发现人与人的差距被迅速拉开。

2

曾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为何大多数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

点赞最高的答主是这样回答的:

“生活的苦可以被疲劳麻痹,被文娱转移,不管如何只要还生存着,行尸走肉也能够得过且过,终究习以为常,可以称之为钝化。学习的苦在于,你始终要保持敏锐的触感,保持苏醒的认知和丰沛的感情,这无妨叫锐化。”

生活的苦大多是可重复的,而人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延续经历一样的苦时间久了,痛苦的体验和效应会逐步减弱,让人进入习惯性无助的状态。这类状态虽然不是特别舒服,但长此以往也不会特别难以忍耐。

但是,学习的苦是非重复性的。学习本就是认知边界不断扩宽的进程,需要你主动思考和汲取。而学习的内容常常是按部就班,不如生活的苦那样重复,所以你没法进入麻痹的状态,而是需要不断面对新的知识和学习目标。

一个是眼前伸手可得的欢愉和快感,一个是延迟满足感的精进进程。

毫无疑问,很多人会选择前者,毕竟这个世界上愿意主动给自己找罪受的人总是少数。

3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行将大学毕业的老岳,自高中起就是一个十分标准的网瘾少年。高考之前,爸妈为了避免他分心,手机、电脑乃至电视都不给他碰。

上了大学觉得放松了,想把之前没有玩够的游戏都玩回来。大一时逃了一节课以后,发现大学管得其实不严,胆子大了,从此接二连三一发不可整理。每天在寝室里不修边幅,外卖盒堆了一地,期末挂科同样成了常态。

当室友拿到了名企的offer,除游戏没有任何爱好的他,连毕业都成了问题。

虚拟世界里的游戏虽然精彩,但是现实生活中的竞争却真实得可怕。不想读书,觉得读书辛苦?现实的生活会诚实地告知你,不读书的人生会更苦。

有时候,学习的那种苦和沉重粗砺的生活比起来,真的可能连个喷嚏都算不上。

没有谁愿意吃真实的生活里的苦,对那些想让生活变得更轻松的人来讲,学习才是最容易走又最有用的那条路。

4

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这些年来,看过很多同龄人在走他们父母尊长的老路,年轻时总觉得学不学习无关紧要,反正自己体力好得很,混口饭吃没问题。久而久之,终究是依托出卖劳力度日,却从不思考更好的前途在何方。

茨威格曾在一本书中写到:她那时还太年轻,不知道命运所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如果对人生能有所思考,他们终将明白,那些为了讨生活不得已而吃的苦,常常是当年不吃学习苦的代价。

我们都不喜欢自讨苦吃,如果能通过学习和自我提升避免遇见生活中这些痛苦的经历,我们有甚么理由不去学习呢?

学习其实其实不苦,苦的是早已被生活消磨掉了好奇心和勇于对未来抱有期望的勇气。

生活其实其实不苦,苦的是那个不知苦也不知如何避免吃苦的人生。

来源:富书(ID:zhongchoudushu)| 作者:Ray先森,微博@先森爱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