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情话 > 正文

二十几岁,哪些事越早醒悟越好

发布时间:2021-05-05

二十几岁,哪些事越早醒悟越好

二十几岁,哪些事越早觉悟越好

文/冯尘

学会承受孤独、享受孤独,才能真正独立。眼界扩大,格局就可以提升,人生才好拾级而上。一个人今天的生活状态,是五年前的选择决定的;而今天的选择,也一样决定五年后的生活状态。

一, 赡养自己≠独立

赡养自己,永久是独立的条件。

可是,能够赚钱赡养自己,历来都不代表真实的独立。

真实的独立,包括经济上的独立、生活上的独立,还有精神上的独立。

最多见、同时也最危险的,正是精神上的不独立。

不管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许多人都有“和他人一起做甚么”的习惯。

工作中,人云亦云,他人做甚么自己做甚么;下班后,和同事、朋友一起逛街、看电影、唱歌。几近所有的事情,都在他人的陪伴下完成。

和他人一起做某事,能够给人一种合群的安全感,但是这类集体意识,却常常剥夺了个人的自由和独立意志。

你明明有自己喜欢的风味,却不能不为了大家的意见放弃个人欲望;

你明明有想看的电影,却和大家走进另外一个影厅;

你明明有自己的想法,最后却还是依照他人的意见去工作。

到头来,你发现自己总是在做着违心的事情,然后自我抱怨。这一切,都由精神上的不独立致使。

合群,只是让你看起来没那末孤单,也让自己避免成为异类。可是所谓的合群,牺牲掉的是个人精神的独立,在很大程度上会毁掉一个人。

我们生来就是一个人,孤独是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惟有独自行动、独立思考,才能真正学到东西。

学会承受孤独、享受孤独,才能真正独立。

二、谨言慎行永久重要

钱钟书说,一个人到了二十岁还不狂,这个人是没出息的。

因而许多人依仗着自己年轻,用“人不轻狂枉少年”来自我麻醉,以冲动和狂傲为荣,以谨言慎行动耻。

却不知,此狂非彼狂。谨言和慎行,是每一个人任什么时候候都应当遵从的法则,越早做到,人生的后半段就越多得益。

而二十多岁的口无遮拦、行无底线,常常是在为后半生的道路挖坑。

祸从口出,这是自古以来被验证无数次的至理名言。我知道一个男生,叫小谷,他工作很努力,和上司关系也处得很好。

可是有一次,听到上司和妻子通电话,他随便地说了一句,“看你平常这么利害,没想到还怕老婆,哈哈!”就由于这一句话,每到升职涨薪时,上司就会成心难堪他一下。

许多人初入社会时,天真地以为只要做好工作就够。但是,却不知,每一个看似公正公平的上司,都是有着七情六欲的普通人。

说错一句话断送前程,历来都不是耸人听闻,而是活生生的事实。

我知道的另外一个例子,也很让人心悸。

工作日,女生血汗来潮请平级的男同事吃午餐,饭后,她请男生帮她拎包,作为午餐的酬谢。

看似是一个玩笑,男生没说甚么,心里却觉得很受辱。

后来,男生跳槽到一家大企业,大企业想把女生也挖过来,可人事找男生做女生的背景调查时,男生说她能力不够,并且不负责任。

女生错失了那次机会,原地徘徊了好几年,一直郁郁不得志。一次不慎行,好几年都在为之买单。

谨言慎行或许得不到甚么明显、直接的好处,但不谨言慎行,却极可能要在很长的时间里,为自己的鲁莽和轻狂买单。

三、感情不是生活的全部

看过一个情感类的节目,男生和女生在舞台上相互抱怨相互指责。

女生指责男生上班时间频繁联系她,害她一而再再而三失去工作;男生抱怨女生需求多,害他不能不隔三差五请假,不能好好上班。

而他们当时的收入状态是:女生无业,零收入;男生月入一千多元。

这令主持人和佳宾无语:你们都赡养不了自己,还有工夫谈感情?

可这不其实不是个笑话!而是许多年轻人的常态。

二十多岁,正是人生最美的年华,初尝爱情的甜蜜,难免沉溺其中。

爱上一个人的时候,总是会有一种“没有他/她一切都没意义”的错觉,因而不管不顾。

但是,真正走过以后,才会发现,一段感情再怎样刻骨铭心,也不过是生命中的一段插曲,其实不是主旋律。

一个人的平常,包括事业、感情和生活。

感情当中投入的精力占比越大,事业和生活就要被紧缩。减少感情中的投入,才能将更多精力用于提高生活质量、扩大事业格局。

就像季羡林所说,两个人必须有一个相互了解的进程。

这进程没必要太长,短则半年,多则一年。余出来的时间应当用到刀刃上,搞点事业,为了个人,为了家庭,为了国家,为了世界。

对待感情的态度,藏着你的格局。

耽于此,必荒于彼。

四、工作以外,要有一技之长

专一是好的,可工作上的专一,常常是危险的。

智能时期的到来,打破了许多行业作为“铁饭碗”的神话。前几年还如日中天的纸媒行业,萧条的速度却使人咋舌。

今天你所善于的职业,说不好哪一天就被别的行业或人工智能取代了。

因而斜杠就成了潮流。但是还是有人抱着“一入斜杠误毕生”的动机,觉得把心思用在别处对不起自己的专业,一心一意地研究自己的本职。

专注是好的。可也要空出一点点时间和精力,掌握一门本职工作以外的技能。

哪怕每天只花十分钟时间,去学一门外语、练一门新技术,终年累月,也会有很大的收获,给自己的人生打开另外一扇门。

工作以外的一技之长,一方面会给未来的自己留一条后路,哪怕自己所在的行业真的山穷水尽,也能很快有新的选择。另外一方面,不同的技能,也会给自己带来不同的圈子,不同的圈子又带来不同的眼界。

眼界扩大,格局就可以提升,人生才好拾级而上。

五、学会自律

马薇薇在给年轻人的建议中说过这么几点:

年轻的时候要多读书,由于老了甚么都记不住。

少打游戏,由于年纪大的人打游戏有钱氪金,这不公平。

不要饮酒,除非醉酒,不然浪费钱;不要吸烟,由于你根本没毅力戒。

其实这背后包括的逻辑就是:趁着年轻,要自律。

“年轻就是要造作”,是许多年轻人的信条。他们总被一种“老了就没机会造作了”的危机感催逼着,去浪费时间,去浪费精力。

但是人生更大的危机感在于:老了,就没机会也没精力再奋斗了。

你以为造作很爽,可事实是:你通宵达旦地在游戏里厮杀,却被年纪大的人用钱分分钟秒杀;你现在花天酒地纸醉金迷,未来要用更多的精力,来拉近与他人距离。

许多人在浪够了想回头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不觉中已被家庭、责任、孩子、杂事羁绊,没法全心全意去奋斗了。

同时,体力和记忆力也开始衰退,力不从心。

所以,从二十多岁起,趁一切还来得及,开始养成自律的习惯。早睡早起、读书、跑步,给当下的自己一个饱满的状态,也给未来的自己一个良好的习惯。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不善待身体,身体会首先闹革命。

你有多自律,才能有多自由。

六、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一个人今天的生活状态,是五年前的选择决定的;而今天的选择,也一样决定五年后的生活状态。

如果今天不知道自己的目标,五年后也极可能浑浑噩噩,随波逐流。

而一个明确的目标,不但提供了奋斗的方向,同时也带来坚持的气力。惟有目标明确,才能坚定前行。

管理学中有一个通用模型叫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履行)、Check(检查)和Adjust(纠正)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依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

这个模型也一样适用于我们人生质量的管理。

在不断的计划、履行、检查、纠正中,逐步接近目标,过上想过的生活。

最不尽人意的人生,是做着不爱的工作,过着不爱的生活,和不爱的人牵手白头。很遗憾,许多人过着这样的人生。

惟有尽早肯定目标,然后不懈努力,才能跳出这类困局。

最后,记住一个信条:如果某件事情唯一的好处就是让你有片刻的痛快,尽可能不去做。

作者简介:冯尘,富书签约作者,水瓶座女神,经,婚姻、育儿深度研究者。简书@冯尘。本文首发富书(ID:zhongchoudushu),百万新中产生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