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情话 > 正文

迷茫时,培养这3种思维方式让自己增值

发布时间:2021-05-02

迷茫时,培养这3种思维方式让自己增值

迷茫时,培养这3种思惟方式让自己增值

文/小椰子

《后会无期》里有句经典台词:“听过很多道理,却照旧过不好这一生。”

道理永久简单,真正行动起来却永久那末难。你知道熬夜对身体不好,却照旧每晚刷手机直到清晨仍不肯睡去。

你知道运动能令人保持精力充分,却还是下了班就想回家瘫在床上。你知道满足于现状永久不可能在职场上有新的发展,却还是庸庸碌碌不肯改变。你不甘平庸,却又迷茫焦虑,不知该怎样才能做到知行合一,实现逆袭。

《知道做到》告知你:其实,你知道了那末多道理,却没法学以致用的缘由是,你没有培养这3种思惟方式。

你和他人的差距,不在于智商、能力或勤奋的程度,正是在于思惟方式。

1、谢绝信息超载

有段时间,我常常能在朋友圈看到大学同学L君转的网络课程报名帖。

点开一看,发现各种99元、199元的网络在线学习课程,主题有理财、写作、时间管理、品牌营销......

我问他:“这么多课程,你都报名参加了?”

他说:“对呀,你不觉得很划算吗?不到200元就可以参加这么多名师大咖的课堂,让自己多掌握几项技能,才不会被时期所淘汰。”

我十分敬佩他对学习的酷爱,便接着问他:“那你现在肯定收获颇丰吧?我也挺想报名写作课的,能给我讲讲那个课程都上了些甚么吗?”

他隔了半晌,发来一个“为难”的表情:“其实,我光报了名,还没开始学呢。最近挺忙的,那些课都还没来得及听,积攒了有很多了。”

原来,他虽然报名了那末多课程,却并没有实际投入学习中。

这个时期,人们能够接收到的信息太多了。我们可以非常容易地去参加一堂网络课程、听一本新书、收藏几十篇感觉对自己有用的文章,知识来得轻而易举,但却不会实际改变我们的行动。

由于获得新知识要比利用已有的知识有趣很多,所以我们总是在焦虑地、源源不断地渴望吸收新的知识。

读书、报名网络课程并没有甚么不对,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学习工具,我们需要它们。

可如果我们总是在接触新的知识,却没有停下来去整合它们,并将其付诸实践,那就会成为问题。

韦伯斯特词典的发明人丹尼尔曾说过,他宁愿完全读透几本好书,也不愿进行大量泛泛的浏览。

通过间歇性重复完全读透少许资料对你所产生的影响,要超过泛读20本书所产生的影响。

我们首先必须肯定自己需要学甚么,然后才能更有效力地去学这些东西。

我们必须完全沉醉其中,渐渐地咀嚼、消化,直到将其完全吸收,变成自己的一部份。

不断接触新信息,报名参加很多的课程,或只读一遍书,这些都只会让你养成迅速遗忘的习惯。

而要想真正了解一个领域,你必须透彻地吸收一些重要信息,而不是盲目地接触大量信息。

2、绿灯思惟

我和我闺蜜说话的时候总觉得很累,由于不论我说甚么,她的第一反应永久是反驳我的观点。

比如我跟她聊起最近上映的一部电影,我说这部电影的剧情还不错、演员们的演技也可圈可点、视觉效果也还可以,看得挺过瘾。

她立马瞪大了双眼看着我:不是吧?这类烂片你也看?然后立马罗列了一大堆理由来证明这部片有多烂。

我有些为难,以为真的是我的品味水准出了问题。上豆瓣一查,发现分数7点几,也不算太低。

其实,这也是许多人身上常常会出现的情况。

人都有习惯性防卫的特点。当他人表达了与我们自己完全相反的观点时,我们的第一反应不是思考对方观点的公道性,而是立马进行反驳。

同理,当我们读一篇文章、听一段音频或参加一场辩论时,我们通常都会抱着一种焦虑、先入为主或坚持固有思惟的态度去判断自己所接收到的信息,也就是会消极过滤。

所以,就算我们看一篇文章,听一堂课,以为自己真的看懂了或听懂了,实际上终究只有10%的信息能够进入我们的潜意识。

如果我们一直处于这类消极过滤的状态而不自知,恐怕学习再多的新观点和新知识都是无用的。

由于消极过滤的思惟会让我们只能学到或利用自己接触到的一小部份信息,只能发挥自己的一小部份潜力,过早地谢绝大部份有用的信息。

而怎样才能消除这类消极过滤的状态呢?

肯·布兰佳提出了解决方案:绿灯思惟。

所谓的绿灯思惟便是,对自己接触到的新信息,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不要带有任何偏见或先入为主。

只要一有人提出任何想法或建议,你就要开始思考:为何这个想法或建议是可行的。

一旦学会用绿灯思惟去聆听,你就会把你所听到的内容跟自己接触过的其他知识联系起来,积极、开放的心态会引发我们的创造力和应变力,最大限度地激起我们的灵感。

切勿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培养绿灯思惟,才能最大限度地接收新的知识,取得成长。

3、跟进温习

学生时期有过很屡次这样的体验:

每次为了期末考试而临时抱佛脚,重新翻开书和课堂笔记的时候,感觉不是在温习,而是在预习一样。

明明课也听过了,书上的内容却大部份都陌生得像第一次接触。

其实,如果我能够在每天下课后及时跟进温习一下课堂笔记,而不是全部拖到期末考前再温习,想必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这也就是我们之所以没能学以致用的第三个缘由。

成功人士总是非常渴望学习,并且会在学习后制定一份相应的跟进计划。

而另外一部份人,在接触了新事物以后,没有及时跟进温习,因此很快就会恢复自己原来的认知水平。

真正有用的,不是收藏几个G容量的学习资料、快速浏览几十篇的知乎文章、报名几十种的网络课程,而是在学习到一个新的知识后,马上开始练习。

越快实际利用一种新学会的技能,你就越容易掌握它。

学习不只是一段在头脑里完成的进程,只有当你真正将自己学会的东西变成实际行动时,你才是在真正地学习。

你不能只是偶尔将自己的知识利用到行动中。要想让自己取得真实的进步,我们必须培养起这类及时跟进温习的思惟。

我们常常觉得很无奈:听到越多道理,就越迷茫,照旧过不好这一生。

你有无想过:为何你会被淹没在信息的大海中?为何你那末积极地学习,效力却总是不高?

美团CEO王兴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多数人为了回避真实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没有培养这3种思惟方式,知道再多的道理也没有用。

迷茫时,不如培养这3种思惟让自己增值。(微信公众号/精读,ID/Jingdu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