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迷茫的时候要做些甚么,未来才不会后悔?
文/张德芬
2017年已过去三分之二,在年初我们为自己设定的目标,有无实现?
在已流逝的时间里,你都做过甚么让你印象深入的事情?
你是感到惋惜还是觉得倍感收获?
当我们感到迷茫的时候,可以做些甚么?
甚么样的气力才能支持一个人走过人生的低谷和迷茫?
在迷茫中,把自己活成一道照亮前路的光芒
我曾写过身旁的一个朋友,她结下了一桩毛病的婚姻,空有豪宅美衣,内心痛苦非常,为了结婚,她辞掉了工作,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得到的却是对方出轨的消息,和一笔表达歉意的赔偿。
《我的前半生》播出以后,她开玩笑说自己当年就是罗子君,只是没有遇到贺函的好运气。搬出了曾的家,拿着一笔可以在二线城市全款买房的钱,她虽然吃穿不愁,但却孤独无依,
“最恐怖的事是不知道自己可以干甚么,明天又该为何而活。”她说,“那阵子我喝下的酒抽完的烟,比我见过的所有人加起来都多。”
我还记得在阴暗的酒吧里,她看着我那双闪闪发亮的眼睛,但这其实不是一个一句话就引人顿悟的故事。她后来还是沉溺了很久,在烟酒的包围中折磨自己的身体,一年后,她被检查出胃癌早期,切除胃的二分之一。
疾病摧残了她的身体,却也推动了她去反思。她痛苦地发现,在那段婚姻里她其实不是完全没有问题。在朋友圈里,我看到她开始跑步,读很多书,努力去和人交际,虽然很慢很难,状态会有起伏,但她渐渐找回了自己生活的节奏,对一切有了感恩之情。
一年前,她在网上开了一个独立品牌的饰品店,我和周围的朋友都买了很多,现在店铺已走上正轨,她也完全经济独立。
“我曾是罗子君,现在却活成了老卓。”她说,“如果让我许愿,我不会希望这一切从未产生过,我只希望这些痛苦可以来得早一点,那时我还年轻,可以用更小代价,可以有更多选择。”
我相信,很多人都曾历过迷茫困苦的时刻,或许不是像她这样穷途末路,但一定也都充满痛苦波折。我衷心肠希望每个迷茫中的人,不要怨恨自己当下的处境,而是把它看做是自我成长的一次最好的契机,在这样一个难得的人生阶段,完全地反思、梳理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
毕竟,很多打击来得晚,不如来得早,很多道理现在懂了,总比一直不懂,留待未来跌个更大的跟头来得好。
如何找到合适自己的方向?
人在选择太多的时候会焦虑,在不知道如何选择的时候会迷茫,普通人常常两者皆有。那末该怎样找到合适自己前进的方向?我们该在哪里扎根下来,安顿自己的人生?
这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每一个人的答案也都不尽相同,但最少,心理学还是能提供一些方法,帮我们减少一些阻力,绕过一些弯路,营建一个更容易找到答案的心理环境,更快地走出迷茫的状态,不至于像我这位朋友一样,把自己折腾病了才觉悟。
迷茫时,不要沉溺于感官刺激和浮浅文娱
人迷茫的时候,是精神气力最衰弱,最淡薄的时候,由于潜意识里的内在冲突强烈,没法泛化到理智层面,所以人会感觉到疲劳、烦躁。
很多人说,我累了,我要歇一歇,然后转身去酒吧夜店,胡吃海喝,或打开一盘王者光荣,玩上三五小时。
其实,这些你以为能减轻压力的事,反而会消耗你更多精力。你不过是在用这些频繁刺激感官的活动,来转移你的注意力,让大脑暂时淡忘那些烦心事,在后台程序上,你早已超负荷运转了。
感官刺激是能带来一时的快乐和享受,但它对解决你的根本问题并没有任何帮助。要走出迷茫,重新回到正轨,是需要一段直面自我的苏醒时间的,一直拿浮浅文娱阻挡在你和真实的问题之间,最后只会让你觉得虚度光阴,而问题又不断恶化得不到解决。
所以,感觉疲劳时,就好好休息,一定要顺应大脑自然的生物规律,不要用感官刺激来麻痹自己,长此以往,你的精力会在无声无息间流失,到最后问题严重了,都没有力气来解决。
迷茫时要掌控机遇韬光养晦,积累东山再起的资本
很多人觉得,我现在堕入窘境了,做甚么都没有用,只能在原地抬头望天,等待新的机会,这是一种典型的被动型思惟。看似无可努力的窘境里,其实仍藏着许多可以努力的方向,而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为何要留给无所事事的你呢?
纵观中外巨人,无一不经历人生低谷,在找不到人生方向的日子里,他们做的大多是两件事:大量浏览和锻炼身体。
村上春树刚当上职业作家时,为了灵感乃至吸食大麻,烟瘾也极重,为了身体,他开始练习跑步,一跑就是30多年,渐渐重获健康。
这个事例背后,体现都是一种主动型思惟,与常见的被动型不一样,他们不会等待环境把适合的条件都凑齐了才开始努力,而是主动去搜索自己可做的事,主动去拼凑让自己成功的条件。
《饮食男女》中的一句台词说过,“生活不能像做菜,等所有的材料都备齐了才下锅。”而太多的人都是处在等菜下锅的状态中,用各种各样的理由,来避免自己做出真正有益的行动。
大量的事例都告知我们,成功的人,是能够自己给自己创造条件的人。而迷茫时期正是我们专注投入营建自己新的优势的最好机会,若能捉住这次这次机遇,让身体和意志都上一个新的台阶,对以后的逆袭翻盘,无疑多了更多掌控。
迷茫时,不要逼自己太快找到答案
在寻觅人生方向这件事上,我一向主张,好事多磨。
《少有人走的路》里写到,如果一个人堕入迷茫,说明他的“人生图式”出了问题。
“人生图式”,指的是一个人在过去构成的对生活的理解,当它已不适应我们当下身处的环境,或过去堆积的某些问题集中爆发时,就代表我们需要对自己做一个全面系统的梳理和重塑。
而改变一个人对生活的理解,需要很大的精力去投入,不断地实践来修正,这对任何一个人来讲都是一个大工程,不能一挥而就。求快的结果常常是找错了方向,最后又要推倒重来。
如果把人比作一辆越野车,那末迷茫就是车子在荒野中失去了方向,四面八方的路仿佛都可以走,却又都看不到头。在沙漠中迷路是危险的,但更大的危险是不辨方向就随便前行,东奔西走白白耗费宝贵的体力。人生也是如此,不能毫无目的地胡乱尝试,应当有的放矢,结合实际的资料来肯定前进的方向。
有些人说,我大学刚毕业,不知道自己要做甚么工作,家里给了一个职位,我也就做了很多年,现在感觉不对,不是自己想要的,又不知道如何改变,想着错过的这几年,心里很着急,却迟迟没有甚么行动,怎样办。
我的建议是,做好你现在做的,从中去寻觅有无甚么事是你能做得比他人好的。找到喜欢的事业,历来不是坐在椅子上空想就能够,只有着手去做,你才有分析的材料,才能让头脑真正开动起来,才能驱逐心中那种无力感。
如果一时半会儿找不到怎样办?不要紧,每一个人的长处都需要时间才能显现,在做好手头事情的同时,尝试一些自己可能喜欢的方向,不用做成大师,只要知道自己适不合适就好,在尝试的进程中,你就会渐渐对“自己可能合适做甚么样的工作”有更多的理解。
很多人很心急总想询问,我想快点找到合适的行业,有甚么捷径推荐吗?我总是说,不用找甚么捷径,答案已在座飞机赶来了,现在你要做的,就是让答案飞一会儿吧。发问者的这类心态,其实本身就会使事情进展得更慢,由于人在迷茫时的焦虑会加重负面情绪,削弱理性判断的能力。
越是着急,人越是容易接受一些看上去有道理,其实大错特错的答案,越是容易原地兜圈子一无所获。就好像你开着一辆车,同时踩刹车和油门,车文风不动,却内耗很大,最后精疲力尽,我们要做的是渐渐放开那只踏着油门的脚,不让自己过分寻求结果,减轻心里的焦虑,潜意识自然会将我们导向理想的答案。
每一个人都会经历人生低谷,在这里,每一个人感遭到的迷茫和痛苦都不尽相同,在这片黑暗中,只有很少的人知道要掌控机会,不断积累。
但是很多时候,就是你在这段时间里所坚持的一些努力,终究拉开了你和他人的差距,奠定了未来成功的基础。
人生堕入迷茫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放弃了前途,化入黑暗当中。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实现绝境逆袭,在失望的迷雾中,活成照亮自己前路的那一道闪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