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情话 > 正文

别让你的奋斗,成为对苟且的包装

发布时间:2021-04-29

别让你的奋斗,成为对苟且的包装

别让你的奋斗,成为对苟且的包装

文/尹航新生大学

排队的时候,让人最开心的不是前面的人愈来愈少,而是后面的人愈来愈多。

那让人最悲催的呢?我头几天在超市买东西的时候就经历了。

晚上 6 点左右,恰好是超市购物的一个高峰期,每一个收银台前面自然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依照 “我排的队伍永久最慢” 定理,我想都没想就找了一个最近的队伍排进去了,由于听说这个定理永久在不信它的人身上最灵验。

我一边看着手机,一边排着队,后面的人愈来愈多,前面的人愈来愈少,我很快就到了队伍的中间位置。

随着后面人数的增多,我的幸福感也在不停地提升(你看有时候人还是很容易满足的),直到……

旁边开了一个新的收银台。

因而几近所有站在我后面的人一窝蜂地冲向了新的柜台。而我由于已排到了队伍的中间,所以其实不愿意放弃这已有的成果。但是那边的队伍看着也非常诱人,仿佛去那边能够更快一些。

正当我挖空心思拼命计算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这类犹豫是过剩的了。由于两秒钟后,不论我去哪一个队伍都是队尾,再也没有甚么好纠结的了。

那个时候我特别羡慕我前面的人,由于他们根本没有动摇,他们很清楚自己要排完这支队。至于有无新的窗口,他们不关心。我也很妒忌我后面的人,由于他们知道排在我后面实属无奈,如果有了新的机会就愿意快速转换。

反倒是我,看似具有不错的位置,其实只是用刷微博的时间耗出来的 “优势”。食之无味,弃之惋惜的东西过去叫鸡肋,现在有个更文艺的名字:苟且。

相信你的朋友圈里一定有这类人。

今天看了一本书,马上发个配图的状态。通常的句式以下:某某高人推荐的书确切不错,刷了三个晚上终究看完,内容深入浅出,对得起这几天的黑眼圈。哦,不对,应当是 “对得起这几天的黑!眼!圈!”

或为了见某位 大V,特地花钱报名参加了一个活动。合影自然不能少,重要的是要配上:今天能见到 XXX 甚是荣幸,真是 “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又或是周末跑去听甚么八竿子打不到的行业大会,发一个九宫格的现场图,上面写上:今天又是收获满满的一天。

……

这个单子可以一直列下去,不过你应当已找到你朋友圈里对应的这类人了吧?

我敬佩努力的人,特别是那些知道自己想要甚么,并且为此不停奋斗的人。但是我特别看不惯的就是那些明明自己头脑不清楚,不知道自己想要甚么,却还要不停摆出一副我正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你们除点赞千万别拦着我的姿态。

他们每天都会读很多书,思惟导图做一堆,和你说话时三句不离开 “XX 书上说过…...”。但是如果你问 TA 这些书除让你显得很博学以外,解决了你甚么实际困惑的时候,多半 TA 会告知你 “你读书这么功利,将来一定会出问题的”。

他们每天想尽一切办法去认识牛人,如果能够加到牛人的微信更是光荣百倍。然后呢?牛人能和我们说的基本上书上都能找得到,加了牛人微信以后,除给朋友展现一下以外,说实话真没太大的用途。

至于各种有的没的大会,不要期待取得太多有用的信息,事后花几分钟看看相干报导实际上是最省事省力省车费的做法。

你问我为何这么清楚?由于我也正在努力挣脱这类 “表演奋斗” 的束缚。

过一段时间就要高考了,当年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哪道变态的考题,也不是考场外五花八门的老师家长,而是一名同学脸部抽搐的呐喊:我拼过了,我不后悔。

当时看着他的模样,我知道这个世界除 “奋斗” 和 “不奋斗” 以外,还有一个选项叫做 “伪装奋斗”。

不论你奋斗与否,结果都有多是成功或失败,只不过奋斗更容易成功,不奋斗更容易失败。但是如果你是在伪装奋斗,那末结果通常百分百是 “失败”,缘由很简单:

“伪装奋斗” 就是为失败准备的前戏。

这位呐喊的同学和我同班,每次都能看到他上课睡觉的身影。而他所谓的 “拼过了”,其实就是 “熬夜刷题”。

有一次我在课间休息的时候途经他的床边,不是,是桌边,恰好他起来上厕所。我们一起走廊里瞎扯淡,结果他突然来了一句:“昨天看书看到清晨三点,又赚到了。” 因而我说:“你带纸了么?”

其实我也没好到哪里去,虽然没有熬夜刷题,然后上课睡觉,完善地错过老师讲过的所有精华,但是我也染上过一种很严重的 “绝症”,叫做 “完善笔记病”。

就是那种看书一个小时,花心思设计笔纪要 8 个小时的病。至于笔记上到底写的是甚么内容,每一个内容之间有甚么关系,我根本不知道。设计笔记样式,排版各个板块都已这么累了,谁还有空想那些东西啊!

后来我发现我做的这个不叫笔记,准确地讲应当叫 “笔记本上的黑板报”。

我其实没有用多长时间就诊好了这个病,由于我发现那些考试成绩比我好的人,笔记写得一个比一个丑。

固然我知道不是把笔记写丑了,成绩就自然会上去,只是人家知道把笔记做成黑板报,那叫做伪装勤奋,而把花时间好好读书,并且考一个高分才叫真实的努力。

自从高晓松的 “眼前的苟且” 众所周知以后,好多人都开始为了 “诗和远方” 而奋斗。但是其实不是所有让你疲惫,让你兴奋,让你痛苦,让你流泪的事情都能叫做奋斗。

由于 “奋斗” 有时只是对 “苟且” 的包装而已。

很多时候能够收到读者的发问,问我最近在读甚么书,我通常都会把之前读过的比较好的书推荐给他们,与此同时也会催促自己多看一些书,再多看一些。由于我看过的好书就那末多,推荐完了也就肚子里没货了。

所以我曾一度堕入一种恐慌中,乃至有的时候觉得不读书你还是人么?他人说这是 “知识焦虑”,我说这干脆就是 “知识抑郁症” 啊~

直到有一天,我在忙完了一天的工作以后,又看到了一名朋友发来的微信,问我最近在看甚么书,有无甚么书单可以推荐给他。

多是由于工作太累了,也多是由于这段时间装得太累了,我很老实地回复了下面这段话:

我最近不看书。实际上,我已有好长时间不看了。过去看过的书都没有消化,碰到了问题仍然想不起过去已看过的解决方法,我觉得再多看几本除能吹牛装逼以外,实际意义好像其实不大。等我有精力有需求看书,并且看到真正有价值的书的时候,我再推荐给你吧。

说完了这段话,我觉得释然了。

其实我好长时间读书,根本不是由于我想要知道甚么事情,也不是由于这本书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帮助我解决甚么问题,而仅仅是由于最近大家都在谈论这本书。如果我不看我可能就落伍了,我可能就不能高谈阔论了,所以我必须赶快读,最好做个思惟导图,像黑板报的那种。

这类东西在我看来就是 “苟且”,但我们喜欢把它叫 “奋斗”。

我们考上好大学,我们到了大城市,我们找到好工作……

每一个阶段我们都在为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奋斗,但是甚么时候开始这类奋斗变了味,背离了我们的初衷,让我们记不得自己到底想要甚么了呢?

我自己也经常在提示自己,你要真的努力,而不是伪装努力,你要真的奋斗,而不是为了掩盖自己的苟且。

其实我们很多时候都不能不 “苟且”,不能无时无刻处于奋斗的状态。但是为了掩盖苟且的奋斗很容易让人上瘾,并且乐在其中越陷越深。

后来我发现如果有几个方法可以用来检验你究竟是在奋斗,还是仅仅在那边自顾自地表演奋斗。

有用的痛苦。这个世界有两种痛苦,一种你承受了以后会变好,另外一种纯洁是 “吃了也白吃” 的痛苦。

就拿我那个同学来讲,他的痛苦不是看书思考的痛苦,而是硬撑着熬夜的痛苦,而这类痛苦对他的目标来讲毫无意义,唯一能做到的就是让他在失败的时候理直气壮地喊出:我这么辛苦,为何还不行,这个世界不公平。

拜托!要是不论甚么苦,只要吃的足够就可以成功,那我每天都吃甘草片,不咽下去,用含的。(听说,国外竟然还有甘草味的糖,甚么情况)

真实的反馈。我们看书是为了解决问题,记笔记是为了考试,你做任何事都有目的,千万别忽视这个世界给你的反馈。

看完书,生活过得还是一团糟,那不是书的问题,一定是你的问题。别看了,快去做点实事。记了笔记还考不好,那就是笔记对你没甚么用,或你记的方法有问题,赶快调剂,别疏忽这些反馈。

这个世界其实挺仁慈的,如果你做错了,它会告知你。并且会不厌其烦地告知你,就看你愿不愿意,有无勇气听进去了。

除此以外,千万别忘了这一点。

如果不让你发朋友圈,不让你发微博,总之就是没人会知道你做了这件事,你还愿不愿意为了到达自己的目的而做这件事。

如果你愿意,那它多半是奋斗,如果你觉得没人知道还有甚么意思,那我觉得你要警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