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钱没背景,怎样才能成功?
文|风尘棋客
“不是富二代,不是官二代,农民出身,很想成功,是否是就会成功了?”
“甚么样的人能做到年薪百万?”
“我希望在未来十年能做到你的一半,赚500w,现在找的工作一月5000、中部二线城市,困难吗?”
……
常常有人问我各种问题,总结起来不过是一个意思:没有背景,没有资源,没有本金,怎样才能发财?
1
今天让我们先把
“金钱真的有那末重要吗?”
“为了赚钱牺牲生活品质是不是值得?”
“那个男生对我很好但就是买不起房,我应当和他分手吗?”
这些问题先放到一边。单纯而虔诚地跪倒在鲜红的毛爷爷脚下来探讨:如何才能有钱?
那些有钱人身上是不是真的具有一些独特的思惟和品质,终究获得了令普通人望尘莫及的财富积累,我们和他们的差距究竟在哪里?
如果你期待的答案是:
1.专注勤奋毅力积累一万个小时,出门左转俞敏洪老师演讲录。
2.马化腾实际上是富二代、巴菲特的父亲是国会议员,出门右转朋友圈“揭秘白手起家的富豪神秘背景”。
3.商业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随机性造就的,你可能之前没看懂。
如果上面这些答案都不能让你满意,我们继续。
2
你的高中老师不会告知你,即便你再努力学习也照样买不起房。
我现在身旁过得最不开心的朋友,是上学的时候成绩最优秀的,现在又生活在国内的那一批。
他们在学校的时候大多成绩优良,考试名列前茅,是老师眼中的骄子,同学们心中的偶像。
虽然今天他们仍然领着高于同龄人的薪水,却发现工作三年攒下来的钱仍然不够在北京买一个厕所。所以觉得世界对他们很不公平。
在漫长的求学经历和成长进程中,我们这一代人对事业成功(其实就是赚很多钱)的认识高度的统一:
努力学习,先考上一个好高中,再考上一个好大学,选择一个好专业,找到一份高工资的工作,拼命工作成为高级管理人员,从此衣食无忧生活幸福。
可直到毕业了进入社会才发现,自己被灌输了近20年的美好人生蓝图,和现实相距甚远。为何会这样呢?
严肃的说,这是由于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目前畸形的经济结构和大多企业的利润构成,资产的泡沫程度要远远高于企业能为高素质技术人材支付的报酬。
3
粗鲁地讲,传统教育传递给学生的赚钱思路只是一场骗局,即把那几张卷子上的题做对越多的将来就越有钱。
可是,这和现实世界中财富的分配方式几近毫无关系啊,最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目前的国情完全不符。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论述甚么叫做企业的利润构成决定员工的收入:
就比如说经营一家蛋糕店吧,美国公司的经营思路是找到最优秀的蛋糕师,提供味道最好的蛋糕,向全球销售,凭仗优秀的产品取得高溢价和高市场份额,来获得毛利进而付给优秀的蛋糕师高额的薪水。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蛋糕店的老板们发现,自己的蛋糕怎样做也不可能比美国的蛋糕好吃,何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众消费者对蛋糕的消费能力也不强。
真正赚钱的方式是提供品质一般但委曲合格的产品,通过一些独占的销售渠道,把蛋糕以大定单的情势卖给这些对蛋糕品质要求没有那末高的大客户。
所以蛋糕师的水平其实不太重要,能给公司签下定单的员工才是公司最有价值的人材。
可与此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传统教育给我们灌输的思路是:
蛋糕做得越好的人,将来也就越有钱。
这里的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是绝对的,可以换成北上广和二三线城市,也能够换成互联网企业和炼钢厂,但你的工资是由你所在的企业的利润丰富程度和你对利润的贡献程度所决定的道理,放之四海皆准。
难以想象的是,如此天经地义的常识,我却发现身旁有没有数人完全不能理解,特别是很多名校的毕业生,恨不能拿着一纸文凭向政府要钱,逢人便说假设生活欺骗了你。
人生的痛苦主要源自毛病的期待,认清事物的运转规律不会让你立即取得财富,但最少可让你迅速放弃笨拙的空想。
你渴望成为的那种有钱人,不是靠技能获得一份高工资的人。
4
严格来讲,即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凭仗高超的技术领取高薪,终究获得财务自由也不是不可能的,只是难度极大,而且异常辛苦。
没有过人的先天的条件和顶级的后天培养,大多数人所能习得的技能,都不是不可替换到让老板心甘甘心为你付一份远远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薪水的。
只要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绝大多数企业的收入取得方式略加理解,就可以明白技术骨干的收入是很难超过掌握客户的销售总监和组建团队和客户对接的项目主管的。
美国的一个著名的喜剧明星ChrisRock在一场脱口秀中讲过一个段子:黑人在美国最多也就rich,但不可能wealthy。
奥尼尔年薪两千万美金,那只能叫rich;在奥尼尔工资支票上签字的那些白人老头们,才能算wealthy。
事实上,我们身旁最多见的有钱人都是后者,他们不是技能过人的人,而是整合资源的人,简称老板,也是这篇文章想探讨的重点。
值得一提的是,在现代的商业环境下,并不是传统企业那种100%的公司具有者才叫老板。
5
项目投资人,企业的合伙人,装修队的工头,夜总会的妈咪,安排一队小弟在三里屯收二手iPhone自己坐在旁边吸烟的人…...
但凡直接发起并促进商业活动的人,在我看来都是老板。
你真正渴望成为的那种有钱人,不是超凡技能的人,而是寻觅资源并整合资源的人。
这就是学校和父母历来不曾告知你的秘密,固然了他们之所以不告知你,极可能是由于自己也没这么想过。
自我保护心理注定了穷人的宿命。
人类天生习惯的自我公道化心态决定了大多数人注定是穷人。
不信,可以看看你身旁多少人热中于分享:
“盖茨的书不会告知你他母亲是IBM董事,是她给儿子促进了第一单大生意”;
“巴菲特的书只会告知你他8岁就知道去参观纽交所,但不会告知你他国会议员的父亲带他去的,是高盛的董事接待的”;
“还原聚美优品陈欧履历造假真相”;
百度知道乃至有好几个问题都在研究“马化腾究竟是否是富二代”。
我们的内心深处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强烈的自我保护机制,它会不停地暗示你,只有自己的想法和选择才是最好的最公道的。
但凡当大脑扫描到有甚么人和事会令自己的显得是如此的无知而无能的信息,这类保护机制就会迅速启动,搜集一切线索去证明他们都是由于一些客观因素而侥幸成功,自己要是有一样的客观条件,只会比他们更好。
6
而且,万一这些成功人士是自己身旁非常熟习的人,内心的保护机制会更加强大(君不见今年没炒股的人,看到身旁炒股的人赔了,比自己发财了还高兴)。
就像上学的时候,我们热中于讨论学习好的人都是书呆子没出息,漂亮姑娘只喜欢开跑车的渣男一样;长大以后则变成了,同事升职了是由于会拍领导马屁,同学创业成功了由于家里给了巨额的启动资金。
穷人的头脑是如此的敏捷,如果上述缘由都找不到,还有最后一招杀手锏。
他们就是运气好。
是的,正是这类与生俱来的自我保护心理,保护了社会稳定,减少了自杀率,也让极少的一部份克服了这类心里的人,成了有钱人。
总结下来就是,穷人相信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是客观条件所决定的,而富人相信这类差距的决定性因素是主观能动性。
穷人的思惟习惯是:
他们做到了,是由于他们富二代/有关系/运气好,我没有这些,所以我做不到。如果我有这些条件,我也能够做到。
富人的思惟习惯是:
他们做到了,我为何没做到,我怎样才能做到?
可怜的穷人们,不打破这类自我保护的心里,是很难摆脱一事无成的宿命的。
惋惜,他们中的大多数一生都沉醉在自我安慰中,从明珠暗投到壮志未酬,终究感慨平平淡淡才是真。
7
有钱人的思惟是整合资源而不是具有现成的资源。
如果这篇文章你只能看一段,那就是这一段,没准它就可以改变个他人的人生轨迹。
其实很多穷人也不是甘心于一生领薪水的啊,他们只是在等机会,他们永久在等机会。
我在美国留学的时候,惊人地发现原来每一个留学生和他们的父母心里其实也都有一条走上人生巅峰的道路嘛。
本科认真学习,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拓展社交网络,终究成绩优良简历丰富,找到一个大公司工作几年积累工作经验。
继续名校MBA进修,出任跨国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终究调回国内担负中华人民共和国区经理,乃至时机成熟了,凭仗多年工作积累的经验和人脉,跳出来单飞终究创业成功。
听起来如此畅快淋漓的人生攻略,实际上是最经典的穷人思惟,穷人总以为有钱人的每步都是循序渐进顺水推舟得来的,所以要等着一切时机都成熟了,一切资源都获得了,才能开始行动。
不出意外的话,这一天永久都不会到来。
他们没法理解的是,世界上还有另外一小撮人,和他们具有类似的客观条件,但却把他们觉得遥不可及的事情做起来了。
这一小撮人,没有本金,找朋友借钱找投资人投资乃至找银行贷款;没有技术,自己去现学或找到懂技术的人帮自己来做;没有关系,找人介绍请人吃饭送礼屡败屡战;没有客户,一个一个硬拨电话登门造访乃至办公室门口堵着。
上面这类人,就是传说中的老板。
依照穷人的万事俱备才能行动的思惟,聚美优品的创业进程应当是这样:陈欧同学大学时期学习的是快消品营销。
斯坦福MBA毕业落后入丝芙兰美国总部担负销售高管,工作五年以后跳槽到天猫国际任化装品频道总监。
在天猫又干了几年以后,掌握了大量供货商资源,打造了一个优秀的电商运营团队,在化装品行业侵染了20多年后,终究在2026年成立了聚美优品。然后……
聚美优品的实际创业进程这里就不细表了,微博上已写的太多了。
可不管陈老板的之前经历作假也好,波士堂上装逼也罢,还是他家里多有钱真格基金给他提供了多少关系,他又如何运气好遇上了垂直化电商爆发的前夜……
仅仅是他决定去做化装品电商这一件事,勇气和魄力就远远超出了多少客观条件跟他相仿乃至更好的人。
8
其实,当你真正开始做一个整合资源的老板的时候就会发现,你之前自以为具有的资源和人脉远没有你想的那末好用。
任何一个商业活动从无到有,都必定要经历那些团队不整没有客户的阶段,滴滴打车两年前还在在北京机场T3一个一个拽着出租车司机下载App;
以雷军在互联网圈二十多年的人脉,创建小米的时候光一个个登门挖人就挖了近一年,相比之下,你觉得自己能有的那些资源又能有多管用呢?
切记,老板的实质是寻觅资源然后整合资源的人,其实不是具有现成资源的人。
更进一步说,一切商业机会都包括了大量的未知因素,而鉴于人类对一个未知事物的群体接受度的判断力是极为有限的。
一个优秀的老板善于的是边做根据情势快速调剂自己的商业活动,而不是事前把一切事情都预感好了。
你能想象亚马逊的开创人当年在网上卖书的时候,已计划好了公司的业务要包括电子浏览器,电商,流媒体,云计算,无人机吗?
为何穷人等待的机会永久不会到来?等你把一切都看的清清楚楚的时候,市场早已被那些趁着一切其实不明朗就冲进去的人瓜分干净了。
真实的好机会,永久都存在与未知中。
一样的道理并不是只存在于商业世界,每一个人生活中最好的机会,几近都出现在那些你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时候。
还记得刚去美国的时候,我听说高中的数学课代表去新东方做了托福老师。
班里的同学谈起这件事,语气中大多充满了怀疑和嘲讽,由于大家都清楚他高中的时候学习好是由于数理化成绩优良,英语水平根本不行。
他们想的一点没错,后来我才得知,这哥们当时连托福都没考过,但就是一咬牙硬着头皮上去应聘还成功了,结果最初过得提心吊胆,做梦都怕被学生从讲台上赶下来,因而每天疯狂的做题备课恶补英语,好不容易坚持了下来。
而两年以后,嘲讽他的人还是当年的模样,他已成了新东方的托福名师,公然课出现在新东方官网上,学生遍及北美。
后来我默默地在家里看了他的讲课视频,比起我当年崇拜的那些新东方名师绝不逊色。
我忽然想起了罗永浩当年写给俞敏洪的求职信,试想如果罗老师当年认为要把英语练到王强老师一样才能敢去新东方应聘,现在可能也只是一个吉林延边的文艺老愤青罢。
9
你看,真正把事情做起来的人,斟酌的问题的进程实际上是这样,这件事我一定要做,缺甚么东西我去想办法去争取。而甚么做不起来的人,永久在等待时机成熟。
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成功的人必定是有勇有谋,但勇又大于谋。相比之下,勤奋专注聪明简直只能算雕虫小技,惟有勇气才是一个人出类拔萃的核心竞争力。
以上,就是我在读了这么多年书,看了那末多案例,和自己在残暴的实践中,能给出的关于“不是富二代,不是官二代,很想成功,是否是就会成功了”的最好答案。
至于你觉得它是醍醐灌顶还是勾兑鸡汤,看你的了。
GoodLu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