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不是没才华,你只是合错了群
文/谢姣姣
“你以后想做甚么?”这是一个我们常常被问到的问题。
1
小时候,我们会无所顾忌地把自己内心对未来的所有期盼摊开在众人眼前:“我想当科学家”“我想当音乐家”……
人们不会认为我们不自量力,由于我们还这么小,未来又那末长,一切看起来都有可能。
乃至,如果我们的理想过于微小:“我想当司机”“我想当保母”……人们还会鼓励我们,“还有无其他想做的?比如舞蹈家、作家……”。因而,在被视为权威的大人的肯定下,我们自己也认为自己可以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任何人。
但是,等到我们真的踏入社会,开始承当责任,面临职业选择时,我们必须要务实、理智,必须选择最有可能实现而非最喜欢的路,必须做最应当的选择而非最弘大的梦想。
“会写东西的人那末多,能当作家的有几个?成为知名作家的又有几个?”
“喜欢唱歌的人那末多,但是否是谁都能当明星。”
“你现在的工作这么稳定,发展前景又很好,为何要跟自己过不去呢?”
“你是在开玩笑吧?你没有任何基础,怎样做一个画家?”
……
年少时,我们的理想越耀眼,越被认为有抱负、有出息;长大了,我们的目标越远大,却被认为不切实际、好高务远。
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不面对的现实。人们可以哄你、劝你、鼓励你,真正面临选择时,不论是出于善意还是歹意,一样可以拦你、挡你、否定你。
渐渐地,我们把内心的渴望、野心搁置,恍如只是午夜做的一个梦,还安慰自己,“把自己现在的生活过好就是成功。”
我们做的每个决定,动身点不是我们的潜力是甚么,而是我们的能力是甚么;不是我们可能做成甚么,而是我们能够做成甚么。
我们越是清晰地意想到,如果我们“离经叛道”,如果我们发出出乎意料的宣言,面临的将是质疑、不屑和轻视,他人可能会觉得我们是一个傻瓜,只会做白天梦。
我们不想成为异类,从而自我压抑,浑浑噩噩度日。但是,很多时候,错的不是我们,也不是他人,只是我们把自己摆错了地方,选择了毛病的圈子分享另外一种生活期待。
就像一个保母告知你她要做一个伟大的摄影师,周围人都在嘲讽。因而为了赢得圈子的认可而你也伪装赞同,还转过头来自我劝说,“她甚么都不懂,还想入非非,简直是痴人说梦。”
明明你内心对她很赞美,还要出声附和,顺便息了自己挑战的心思。
因而,我们本可以达成梦想的机会就这样被我们放过。
没有人说过实现理想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如果你从未开始,就永久只是一个梦而已,每每午夜梦回,只剩后悔与自卑相伴一生。
2
在第一本书面世前,我没有跟任何人提起过,包括家人,朋友。由于对我实际所处的生活圈子来讲,文学这件事太过遥不可及,无异于天方夜谭,而在过往,我又未展现过任何与之相干的荣誉和才华。
唯一产生过的关联,就是我在高中时偷偷帮一名被我认为是才女的好友投过稿,却石沉大海,那时我就知道这不是我能够驾驭的领域。
我怕面对周围人不理解和不认可的眼神,所以我选择沉默,羞于提起。
偷偷摸摸地做一件事是疲惫的,无人分享的努力则分外孤单。
在稿子被一次次推倒重来,在灵感枯竭无力为继,在收到一封封被据稿的邮件时,我不止一次产生过放弃的动机,“反正也没有人期望我真的能够出一本书。”
所幸,在阴差阳错中,我加入了几个作者群。在这里,我们也许连彼此长甚么模样、真实的名字是甚么都不知晓,却可以毫无障碍的交换。我们相互支持,给予信心和气力,不再是孤军奋战。
原来,写作这件事没有我想象的那末遥远,也没有我以为的那末高门坎。某个大神可能还未高中毕业,某个专职作家之前可能只是一个农民工,某个成名作者还有一个小职员的身份……我认识了很多被认为天经地义应当成为作家的人,也认识了很多被认为跟写作毫无关系的作家。
这时候我才意想到,一些人的“不可能”也许正是另外一些人的人生,一些人的“奇迹”也许是另外一些人的习以为常。
我们不是没才华,我们只是合错了群。就像天鹅在鹅群中只是一只“丑小鸭”,但在天鹅群里飞翔却是自我的本质属性。我们必须清楚,任何沟通都需要恰当的对象。
由于每一个人的经历、思考方式都不同,质疑是可以预感也能够理解的。改变他人的想法吗?或安于现状吗?不。不如找到同类人,你会轻松很多,也会有更多的信心。
保母想做摄影师,她跟保母说会被不屑,因而只能埋在心里,度过平庸且与自我期待背道而驰的一生。其实,她需要找摄影圈的人,在这里才能取得摄影人赢得的尊重和共鸣。
3
梦想需要同路人,指路人,教练和支持人,这个人绝不肯存在于那些质疑你的人中。
我们常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梦想这件事特别是。
我们应当保持自知之明,但是也没必要妄自菲薄,更没必要由于不同的想法或评论就熄灭内心的渴望之光。
我们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对自己坦诚,才能找到前途。你有无想过,“我们一直在为谁奔跑,在巨浪的生活里,在惟独没有爱过自己的那末多年里,你什么时候才为自己而跑,甚么才是你生命的速度?”
美国作家杰克比林斯说,“了解自我,不但是最困难的一件事,更是最不方便去做的一件事啊。”由于我们的世界里,充满了太多干扰、噪音和诱惑,让我们轻易迷失,得过且过。“可是如果我们不为自己想过的生活努力,我们就不能不应付不想过的生活。”
我们要认清自我的本质,我们要过的不是他人的生活,把生活过成自己的。不论是喜是悲,是好是坏,是穷还是富有,关键是心之所向。他人说甚么,评论甚么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认可自己。如果一种生活你过的话虽然艰巨,但是不过的话更加痛苦,你会听见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
然后,找到属于你的圈子。亲爱的,“潜力”和“实力”是两个不同的词,在潜力转化为实力前,有人会踩我们,但也有人会支持我们。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你想成为怎样的人,先进入这个圈子。
试试和那些具有相同野心的人为伍,让你置身于可成长的环境中—在那种你不但可让自己进步,其他人也会推动你前进的环境。在这里,你会直接接触到你需要的一切,你会快速地提升,你会取得心灵的共鸣和继续的动力,你会有一个看得见的目标而非他人口中的奢望,你会取得更加客观的评价和自我判断,你会取得归属感。哪怕仍然可能面临他人的贬低和嘲弄,但最少你知道,这轻视不是对你的“梦想”,只是对你的能力。
为何非要在盐碱地里种下种子呢?或许错的不是你,也不是想过的生活,而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土壤。
但是,你可以找到合适的土壤,让自己少一些挫败,多一份鼓励。
为何非要把自己置身于障碍重重呢?为何要自我埋没呢?
如果你可以飞,为何不展开翅膀,回归你该在的地方呢?
打破生活,把时间用在梦想的路上。不要再做无谓消耗了。
我们觉得很累很疲惫,不是梦想太重,或目标太远,而是缺少支持和他人的信任。
但是你不能牺牲自己玉成他人的心思啊!
我只是需要一个开始,我正在实现自己的梦想。由于,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