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明明很努力,为何还焦虑?
文/衷曲无闻
1
每当打开朋友圈,就会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总会不断地看到,夏姑娘的新书发售,刘先生的文章被大号翻牌,杜公子追热门又出了一篇爆文。
作者群里,一伙人找互推,他人的浏览量比自己读者的总数还多。而真实的大神,就算半个月不更文,赞美也能破万。
“如何提升自己?”“哪些书值得一读?”“怎样少走弯路?”层见叠出的生活经验和人生报告扑面而来,就连看一部剧,他人都能总结出好几个道理。
海外留学生的经验文,中年危机大叔的鸡血文,基层领导的管理文,都在鼓励人们不知疲倦地超出自己,鼓励大浪淘沙顺势而上,去健身,去上公然课,去学一门语言,恍如多撑一段就可以摘下梦想的光环。
时期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对本身的期望变得愈来愈高。社交网络所转达的内容和信息,助长了人们对生活的渴望,而穿插在电视节目里的广告,更是推波助澜。
本来过得浑浑噩噩的人,一瞬间被一剂鸡血打得热血沸腾,恍如找到了“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密匙。
但是,一段时间下来,大家都身在俗务中,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没法高效地活成他人文章里写的那样。眼高手低,因而产生的更多是焦虑。
我知道早睡早起有益健康,但我就是晚上不想睡,早上不想起。我知道少吃多餐常运动能保持身材,但我就是管不住嘴,迈不开腿。
2
焦虑感,是内心强大的进程中,谁也逃不掉的心理体验。告别无知,面对真相,发现世界大而复杂,是一切成长必定经历的痛苦过渡。
英伦才子型作家阿兰·德波顿在《身份的焦虑》一书提到,焦虑的本质是一种耽忧,耽忧我们没法与社会设定的成功典范保持一致,耽忧我们失去身份与地位而被夺去尊严与尊重。
依照美国心理学威廉·詹姆斯的公式,自尊等于实际的成绩与对自己期待的对照值。也就是说,我们对自己的期待往上高一级,我们感受羞辱的可能性就会增加一分。
卢梭也有类似的观点,财富其实不等于占有多少,而是具有多少我们渴望得到的东西。我们要提升自尊只有两种策略,或获得更多成绩,或下降对自己的期望。
身处信息大爆炸的时期,我们只需动动手指,就能够史无前例地通过身旁的人看到更大的世界,这些人,连同更多你其实不熟习的人,在真实世界和网络世界并存,大家的生活都更加透明。一个人越是活得风生水起,就越容易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他人的成绩出色非凡,生活丰富多彩。
看到更大的世界,对自己的状态或生活不满足、不甘心,我们通常有两种选择。
第一,接纳现状,迎接挑战,寻求那个梦想中更优秀的自己。一个人由于好奇心和好胜心的驱使,常常能更温和地面对成功和失败,发掘更多还没有被发现的机遇和宝藏,越努力,越自信。
第二,潜藏压抑,妒忌疏离,停留在次级情绪的感受阶段,在恐惧之下做出反抗,随时随地都要和他人一争高低。一个人由于他人的“成功”而致使痛苦,就没有足够的安全感和意志力,越努力,越焦虑。
不言而喻,我们应当避免让自己活在他人的眼中,不要轻易被他人的敌意或忽视伤害。我们要把宝贵的精力和时间集中起来,去控制可控的要素,这样不但焦虑感受得以宽限,努力价值也会更加凸显。
3
前段时间和一个学生聊天,他是全年级的学霸,很少睡中午觉,夜里也会学得很晚,课间休息都在和他人讨论题目。期末考试9大学科,他是总分唯一上800分的人。
我劝他:“这个假期你略微轻松一下,以后估计没假期了。”
他说:“你们别把我想得太变态。”
我说:“相比你的成绩,我更欣赏你的思想,由于人生最难的,实际上是对抗失败和煎熬。坚持太难,而你已把优秀当做了一种习惯。”
他说:“与其说习惯优秀,还不如说习惯努力。刚上高中的时候很恐惧,怕聪明的人太多,努力的人也太多,我会被淹没。学习枯燥我也觉得很烦,不知不觉却已在坚持了。太长时间的压抑会崩溃,也会悟出很多属于自己的东西。”
我和他交换了我的看法。刚毕业的时候,我也很焦虑,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应当值得高兴,可是我很心急,觉得自己成长太慢,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独当一面,什么时候才能买车买房安定下来。
后来开始写作,身旁的大神太多,有天赋的,有毅力的,情感经历丰富的,脑洞比虫洞大的,我加了好几百人。我买来大量的书籍,试着通过学习提升自我,可是学得越多,见得越多,越发现自己晓得少,越不安。而时间又过得太快,快得我甚么都抓不住,拼命学习也不够跑。
前些年,我乃至不敢谈恋爱,只是把恋爱当作情感体验中的兴奋剂。可那个人要是再不出现,我就老了,那样会来不及让她看到我最青春的样子,来不及和她一起看看这个世界的多姿多彩。
这个世界以一种庞大而荒凉的姿态向我展开,我忙乱挥拳迎击,全都扑了空,有种深深的无力感、失控感。
学生突然问我:“你说一个人会不断进步,还是会黔驴技穷?”
我说:“不会一直进步,也不至于黔驴技穷,上坡下坎,过桥淌河,其实人终究还是需要和自己较劲,一个人咬牙熬过那些焦虑烦躁、无人问津的日子。”
“在班上,我见证过很多人的努力,不是每个都能得到正比的收获。”
“人生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求而不得,所以你只是比他们更荣幸而已。如果你不珍惜而得意忘形,说不定连荣幸都会被带走。”
“老师,如果非让你给我灌一句鸡汤,你想说甚么?”
“自视甚高容易摔得很惨,自轻自贱只会换来更多轻贱。是否是在中间就行了呢?在中间只会碌碌无为。”
4
陈奕迅在《浮夸》里唱:“有人问我,我就会讲,但是无人来。”是啊,“我的心情就像樽盖等被揭开,嘴巴却在养青苔。”
我出身农村,父母年老,经济压力大。我的体重不足100斤,人长得丑,性情不够外向。我一无所有,只能坚韧,只能励志。
我从小到大都很努力,特别这些年,常常清晨一两点才忙完一天要做的事情,然后开始在床上躺着看书追剧。一旦我停止努力,潜藏在内心中的焦虑就爆发了。我担心一旦停下脚步,似石头似木头,得不到注意,没有人为我停留。
后来我才惊觉,让人焦虑的,只是焦虑本身,何不摆正心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只有那样,我们才不会由于一时的得失而琐屑较量,不会由于惧怕失败而回避拖延,也不会再由于成功可能带来的更高标杆而惴惴不安。
真正优秀的人,酷爱自己的生活,很少对现状不满,不在乎外界的影响,更专注做事而心无旁骛。他们不会由于成功了就到处夸耀想要赢得关注赞美,也不会由于失败了就藏起来自我谴责自我怀疑。
努力才能看见光,所有让我们仰望的人,都折断过无数次翅膀,才学会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