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情话 > 正文

你营造的努力感,才是成功的头号大敌

发布时间:2021-03-30

你营造的努力感,才是成功的头号大敌

你营建的努力感,才是成功的头号大敌

文/赵晓璃

前两天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查分的日子,我收到了几位在校大学生的留言,其中有一个就说,自己那末努力了,为什么还是没通过考试呢?难道真的是努力不够吗?

我突然想起自己当年考大学英语六级的那段过往。

也就是那段过往,让我第一次真正意想到,做任何事情,一厢甘心地死干蛮干其实不值得效仿,那种状态会被很多人认为很“努力”,但其实只是一种“努力感”。

真实的努力,其实恰正是最不值得一提的,由于只有你自己清楚,你不过是顺应了成人世界里的游戏规则,弄懂了这个规则里具体的玩法,你的努力才会见效。

如此说来,其实在成功的所有因素里,努力常常最容易被人误解,乃至一度被人为夸大,乃至于成为很多人失败的万能归因。

一、

十多年前的今天,网络并没有如此普及,那个时候我们大学英语六级的分数要通过打电话的方式查询。

没有抱任何希望的我拨通了查分热线,在输入了一长窜号码以后,电话的那头报出了一个成绩。

“我居然通过了!”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而又拨了一次,确认自己过了以后,不由雀跃起来。

这对我而言不亚于一个意外。

说起来,我在六级考试上就没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我根本看不进去厚厚的那本牛津词典,也没早起过一天背诵该死的英语单词。

要说我那个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跑到英语角和学校里的英语大牛们聊天,虽然经听常不懂他们在说甚么,但每次也会点头微笑,以致于对方总会说的很爽,然后渐渐地他们对我就有些印象了。

在适当的时机,我向这些英语大牛们诉说了我的烦恼,就如何准备六级考试询问他们的经验。

其中有个大牛直接给了我一本辅导书,具体名字我忘记了,但整本书的中心思想简单而粗鲁,就是教人如何应对六级考试的,而编写辅导书的人更牛掰,听说但凡英语考试,甚么四级六级雅思托福GRE,这位编者都能应对自若,并且每次都是高分。

我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啃完了这本辅导书,最后的结果就是,我可以做到对着选项根据书中总结的规律进行判断选择,而自己对原文一无所知。

我就这样上了考场,在没有背诵一个英语单词的条件下,本着能答就答不能答就蒙的原则,根据一个月的时间潜心研究的考试规律,莫名其妙就答完了题目,考完试全部头脑都是懵的,我想,如果这次真没考过,真的一点也不亏,如果真不幸要补考,我早已下定决心要老老实实背单词了。

结果一查分,我不但过了,并且分数还不错,我的三观得到了洗礼和刷新。

我第一次认识到,原来学霸真的不是靠一味苦学出来的,他们都有个特点,那就是特别善于总结规律,所以常常能做到举一反三,在学习上真的比只知道用功不晓得方法的学生轻松许多。

二、

有了那次经历以后,我突然对“努力”这件事产生了怀疑。

仔细想一想,如何界定“努力”呢?是否是每天晚睡早起捧着书本就是努力?是否是停用朋友圈不刷微博就是努力?

后来我渐渐发现,我们所谓的努力多半是一种感觉,这类感觉叫“努力感”。

“努力感”有两个孪生兄弟牢牢相随,一个叫“满足感”,一个叫“负罪感”。

考会计证的梅子有阵子每天发朋友圈,她发朋友圈很有规律,通常在晚上十点和晚上11点,先是晒一下台灯下摊开的书和笔记,接着就是晒每天夜里加餐的食品。

有一天我禁不住好奇问她,为什么每天晚上发完书和笔纪要晒吃的呢?

她倒也坦诚,说每次看到自己书和本子的图片,艾玛感觉自己实在太努力了,不吃点好的感觉都对不住自己,可每次吃完又非常惭愧,模糊感觉身体又开始贴膘了。

这类感觉每一个人也许都有过。有段时间我喜欢发自己练瑜伽的图片,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多利害,只有我清楚自己是有多心虚,但每次只要看到自己练瑜伽的照片,我就感觉自己好辛苦,然后总是情不自禁找一处好吃的大快朵颐,可吃完以后自己又懊恼不已,满满的罪行感涌上心头,因而就在这几股气力的撕扯下,我像上瘾一般,每天磨皮美图发瑜伽照,然后大吃一顿,接下来继续后悔……

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意想到一个无情的真相,那就是,我之所以热中于发照片,是由于我很享受自己看起来很努力的模样,为以后的胡吃海喝找到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

三、

前不久我去外地学习的时候才明白,原来能力的修炼有四层,第一层是无知无能,第二层是有知无能,第三层是有知有能,第四层叫做无知有能。

基本上在我们成心识感觉自己很努力时,这类状态大多停留在第二层,有知无能阶段。

所谓的有知无能,是指我们停留在获得知识的阶段,后面还需要继续实践,才能将这些知识转化成能力;而能力的最高阶,就是“无知有能”阶段,那个境地的人早已忘却了努力这回事,他们把能力化作了一种天赋,练到了本能反应的地步,也就是到达了传说中的“人剑合一、浑而不觉”的地步。

不知你发现没有,真正利害的人反而没觉得自己有多努力,他们做任何事情都能游刃有余、收放自若。

我曾见识过一个销售高手分享他的销售经验,他说了一段话让我记忆犹新,大意是“努力也要用对了方法”。

他举了个例子,在销售行动中,其实最关键的不是销售甚么,而是要学会琢磨顾客的心理,学会顺水推舟,这样的销售常常会达成共赢的结局;如果你只顾着拼命推销,自己感觉确切很努力,可这些推销、喋喋不休乃至算计的部份,在没有掌握到客户的核心需求前,都显得很过剩,有时乃至会起到物极必反的效果。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那些感觉自己很努力却满腹委屈觉得全球都亏欠了自己的人,根本缘由就是在于用力过猛,对努力这件再平凡不过的事抱有了太多不切实际的奢望。

四、

如果你再进一步思考就不难发现,成人世界里,只要付出就有回报的事其实很少。

打个最简单的比方,步入职场后的我们会发现,加薪升职不是自己努力就可以说了算的,由于我们还没有强大到制定职场游戏规则的地步。既然存在游戏规则制定者,就像当年有高考命题组一样的道理,表面上看每一个人都在努力,但事实上能取得成功的多是那些能契合命题人或领导者思惟方式及做事风格的人。

努力只是人生常态,做任何事情都要努力,但努力不代表一定会有回报,由于回报这个层面触及的因素常常纷纷复杂,不是我们主观意志所能左右的。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当你越知道自己是怎样回事,就越知道自己应当怎样做,内心的平静就会在这个时候油但是生。

我想起几天前六级考试失利的女孩,她一再向我追问这次考试的失利是否是自己不够努力,我实在不知如何回答,我唯一能告知她的就是去吃点好吃的,再去走走街,等糟的心情过去,再调剂调剂状态,约见一些学校里的英语牛人,请教下他们的方法,也许会有恍然大悟的启发。

或许有一天她会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但到底她甚么时候能够明白,也不是我能左右的;同时我也清楚,今天她所走的弯路也是她人生中必经的部份,就像我后来走过的很多职场弯路一样,除非她能认识到这一点,否则她一直会认为自己的学习很受挫,这样的心智模式延伸到职场中,也可能会让她在初期的职场中经历一些曲折,她可能会没有成绩感,乃至一度怀疑自己,但没有办法,这就是一个再现实不过的成人世界。

你抱怨,你懊丧,你困惑,你迷茫。

你需要从此忘记努力这件事,在人生这场马拉松里,你只能面带微笑,做个深长的呼吸,然后,抚慰下内心深处那个失落的自己,继续跑下去。

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