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情话 > 正文

你总抱怨得不到,其实也没多想要

发布时间:2021-03-30

你总抱怨得不到,其实也没多想要

你总抱怨得不到,其实也没多想要

文/陶瓷兔子

当年做实习记者时,曾采访过一名创业成功、求名求利的师兄。

采访比想象中要顺利,本来预约了两个小时的采访,时间到了以后他主动说:“你们要是不着急,就再留一会儿,等我开一个会,然后一起去吃个晚餐?好久没听到学校的事了,感觉自己一下子又年轻了几岁。”

我们怅然应允。他离开以后,我和先辈在会客室里一边等着,一边整理采访稿。先辈一拍脑门,问我:“你有无觉得这个报导缺点甚么?”

“人家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还缺甚么?”

“他逆袭的故事啊,成功的心路历程、奋斗史、得到的和放弃的,有关他个人的一切,鸡汤的、狗血的都行。”

先辈挂着一丝坏笑看我,“这个部份就交给你了,今晚吃完饭回去整理好给我,在线等。”

晚餐茶过三巡,我鼓起勇气问出先辈教我的问题,“你这一路走来,有甚么背后的故事可以分享的吗?”

他挑挑眉,“你们这些孩子,就是故事听得太多,以为照着他人的故事给自己打打鸡血就可以成功了?”我语塞,倒是他看出我的为难,补充一句:“不过,我倒是不介意讲给你听。”

刚毕业的时候他进了一家小私企,虽然职位低工资少,但好歹图个安稳。谁知道刚满一年,公司就由于收购失败致使现金流短缺,员工每月能领到的,是只有平时三分之一的工资和一张签着老板名字的白条。

他是在连续领了五个月白条的时候决定辞职的。父母、亲戚、朋友,所有人都在反对。他们告知他,忍一忍就过去了,要是现在离职,欠的钱可都打水漂了。

让他下决心的,是一个普通的午后。

他女友工作的地方离家近,为了省钱,每天中午都会回家做饭,并给他送上一份。从不重样的两荤一素,在他的薪水陡然少了大半以后,仍然没有任何变化。

他在她营建的温顺错觉里,也曾一度以为自己还能撑得起一个家,直到他有天忘了东西回去取,才发现她做给他吃的菜,就真的只有那末一点点。菜汤和残渣还剩在巴掌大的小盘子里,而她正拿着馒头蘸着那些汤汁吃,吃得很香。

“就是那种当时一块钱四个的白馒头,而她每顿给我送的都是米饭”,他说。隔着氤氲的咖啡香气,看不到他眼圈的微红,却能听得出声音中的一丝梗咽。

“我历来没有觉得自己那末失败过,看到他人开着豪车,没有这样觉得;看着他人洋房别墅一掷千金,我也没这么觉得。只有那一刻。”他正是在那一天,决定要自己创业的。

没想过有一天能做到盈利百万,只想让她过上能好好吃一顿晚餐的生活。

没有启动资本,就腆着脸拿着商业计划书去找好友、亲戚、同学借钱,被一次又一次质疑、谢绝,乃至辱骂。没有员工,他一个人做着一个公司的活儿,每天只睡三个小时,靠着楼下商场的免费咖啡提神,厚着脸皮应对服务员惊异又鄙视的眼神。

“当年我拿着这么大一个水壶去接咖啡,做贼似的,连我自己都鄙视我自己。”他比画了一个军用水壶的形状,苦笑一声。

“我历来都不讲自己的成功故事,倒不是由于见不得人,而是由于听故事的所有人都不是我。”他这样说,“光谈成功的鲜明时刻,自然是人人想要,可很少有人真的舍得让自己付出相应的代价。太多的人嫌苦、嫌累、嫌创业的早期看人脸色、巴结阿谀、丢人现眼,但是对真正急切地想要出人头地的人来讲,这点事根本就算不上甚么困难。”

我们想要成功,想要博学,想要被喜欢,我们想要有很多的爱和很多的钱。最少,我们以为自己是渴望的。可是,我们却常常懒得为自己的渴望付出一丝一毫。我们讨厌屈就,也讨厌枯燥,讨厌虚与委蛇,讨厌示弱,讨厌加班,也讨厌重复。

所以,有些东西我们永久也得不到,而越得不到的东西越难以放下,竟逐步变成一种执念。我们为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梦想。

梦想这东西,本来就是有可能实现不了的啊。我们这样安慰自己,所以不尽力的话,也没关系的吧。

那些说着“今天已健身两小时了,吃块蛋糕抚慰一下自己吧”的人,总是为自己丝毫没有降落的体重痛心疾首。

那些说“今天加班好累,就不看书了吧”的人,每到年终也总会为自己差了一大截的浏览计划沮丧不已。

那些说“本来应当做三个备选方案的,但是最近太忙了”的人,在年终常常会为得不到加薪升职而愤愤不平。

我曾很想不通,为何克服有些困难对一些人来讲轻而易举,对另外一些人却重于泰山。后来渐渐明白,浮于表面的愿望和扎根在心中的渴望,所激起的气力真的是不一样的。

一个人没法管住自己的嘴,没法控制自己的腿,没法左右自己的心,其实不是由于德行有亏或是智商有缺,而是由于那个你以为自己渴望着的东西,其实根本就没那末想要罢了。

教条没用,鸡血也没法久长。只有“喜欢”和“需求”,才是生活最好的老师。

面对自己既不喜欢又不需要的事,是很难尽全力争取的。那努力只流于表面,像是跟生活的一场赌气;那坚持只浅尝辄止,像是对这无聊节奏的挑衅。

决定做一件事情前,咬牙坚持着把自己弄得辛苦又狼狈之前,无妨先问问自己吧:对这件事,我究竟是喜欢还是需要呢?喜欢到甚么程度?又是生活中怎样的必要?我愿意为它放弃甚么,又想通过它争取甚么?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生活比我们意想以外的公平,你愿意为它付出多大的代价,才有资历期冀多少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