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情话 > 正文

20多岁的年轻人,我为什么不建议你挤地铁上下班?

发布时间:2021-03-27

20多岁的年轻人,我为什么不建议你挤地铁上下班?

20多岁的年轻人,我为何不建议你挤地铁上下班?

文/洛洛莉ya

昨天在微博上看到一个大V说了一句话:“挤地铁虽然省钱,但其实很费精力。而当你在没钱没时间的时候,精力是你最大的财富。”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脑海中显现了我在深圳上班的时候,早高峰时间挤地铁,失望的看着每趟车都是沙丁鱼罐头一样的拥堵场景,总是被吓退好几步,又被后面蜂拥而至的人潮给冲到门外。在看到这句话以后,深以为然。

作者:洛洛莉ya

当时上班,我6点半起床,却没法避开高峰期的时候挤地铁,好不容易踩点到了办公室,却不修边幅,被周围的同事一阵怜悯的眼光注视,被部门主管明里私下暗示过好几次:新来的几个实习生啊,刚来,新东西又多,自己不努力学习,怎样行?要是每天都为了多睡几分钟,早上连妆都不化,怎样让人相信,也没有时间来学习提升吧。

天知道,我每天那末早起来,不是为了挤地铁,在汗臭味与包子味的复杂空气里,然后精疲力尽的开始我的一天的工作,就算对这份工作再酷爱,也抵不过疲惫身躯的超负荷。

后来来到上海,公司附近10分钟的路程,有一个专门供公司员工租住的小区,环境一般,却距离公司近,方便上下班,只是房租较贵。开始刚来的时候,我选择距离公司较远的地方居住,为了省下一点房租费,每天挤公交上下班,浪费在路上的时间都快两个小时。

一段时间以后,看到时间管理和碎片化浏览建议的文章,因而,尝试在路上看本书甚么的,却发现,除摇晃的扶手和来回飘荡的身体,居然没有一个间隙是可以坐下来看本书的,将大部头的书塞在背包里,我挣扎了两次,就再也没有带上过它。

那半年里,钱并没有省下来多少,反而萌发了失望的情绪,上班的感觉一点都不美好,除要应对复杂的人事和繁复的工作,一想到下班了还要坐一个小时的公交车,全部人到家就已摊倒在床上,连吃饭的力气都没有,下班的心情也没有比上班时候好多少。

因而,在半年后,决然搬到公司附近的公寓楼,即使是贵了50%的房租,却节俭了每天两个小时出来,我花一个小时做可口的饭菜,用另外一个小时浏览写作,居然在不知不觉里,写下了十多万字。

更多的时间用来自己安排,能够让精力得到更加充分反而利用。这个功利性的社会里,每一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在书店里扫一眼,都是教我们怎样利用好时间和工具,让自己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更早一步获得成功。

或许,鸡汤浓郁的成功学,有时候会很反胃,但是里面提到一点,却很正确: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精力花在最有价值的地方,才能保持出色。

如今看到:以为坐地铁是最省钱的一种方式,却不知,却是最浪费精力的一种方式时,深以为然。

在二十几岁的年龄里,除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生活充斥着柴米油盐酱醋茶,如何将平淡的生活,过出诗一般的精致,需要知道如何分配自己的精力。

不知道是谁说过: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活着不是只为了工作。

为了省钱,挤地铁上下班,是一种生活方式;找一处距离公司近的地方居住,节俭来回的时间精力,将时间用在更成心义的事情上,给自己的大脑一个舒适的空闲时间用来学习和充电,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没法去评判哪种生活方式最合适谁,却可以建议后一种生活方式在长远看来,更加有益于成长和收获。

我的同事Ada,历来到上海,就住在附近的小区。她曾经历过几任不愉快的奇葩室友,却终究没有放弃与人合租,去远一点的地方租住一个略微便宜点的单间。

她每天打扮的生气蓬勃,鲜明亮丽,清新的妆容,得体的衣服,与我当时来公司时,大夏天里挤了一小时的公交以后,带着一股独有的公交早饭气味飘到公司相比,映衬的我就像一只丑小鸭。

她看着我狼狈了几周,疑惑的问我:“为何要选择住那末远?附近的房租也不是特别贵。”我抱着一杯姜茶,在下雨天里,哆哆嗦嗦的说:“由于便宜啊!”

她看着我说:“多少人由于这点便宜,失去了最有价值的几个小时。”

原来,她每天早上与我一样6点半起床,却可以在家坐半小时瑜伽,优雅地吃个早饭,听着早饭新闻,优哉游哉的来到办公室,还是来的最早的,然后做好一天的工作安排,在大家陆陆续续的来到办公室的时候,她还可以看几页专业书籍。

半年后,她就从主管升至总监,不单单是她事迹突出,我想,更重要的是她对自己时间和精力的把控。

她历来不加班。在6点左右就整理办公桌下班了,当日的工作进度已列好放在办公桌上,明天的工作计划,也一并做好放在日历上。

有一次我下班早,随着她去家里拿专业书,她家里整理的井井有条,完全看不出合租房的三不管的布满灰尘的地面。拿了书,她给我做了一顿饭,然后在跑步机上慢走10分钟,然后开始当日的浏览时间。

我为难的还在想着,我是否是得走了,不然快要赶不上公交车了。她看着我的神色说,没事,一会儿给你打车回去,比公交车快。

她建议我搬到公司附近住,可以多一点社交圈子,也能够节俭出公交时间,来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

她说:“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说:‘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出色非凡,并不是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延续不断的努力。’其实普通人也能够出色,利用好时间,并久长的坚持下去,也会在某一领域变成专家。

“我可以在公交上看看书啊。”我暗自得意的说。

“扪心自问一下,你真的可以摒弃周边的喧闹,看下去吗?就算看下去了,又有多少是真的吸收了。别骗自己了,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真实的努力,是可以以结果来衡量的。真的能够在公交或地铁看进去书的人,是那些意志力超强的人,一般的普通人是做不到的。”她一语道破。

“这个社会,不是拼谁更努力就会成功,不要让自己堕入便宜的思惟模式,眼光长远一点,就不会只关注到即刻的好处,而疏忽了它是不是能够延续下去,产生长时间效果。很明显,为了省钱,挤地铁上下班,只能带来短时间的金钱利益,却损失了长时间时间带来的附加价值。”

我在她的一席话以后,打车回家,在车上,做了搬家的决定。后来发现,这个决定非常的正确,我在这后来几年的时间里,利用下班后的时间,浏览了100多本书,写了十多万字,更是与周边的同事有了更多的接触,拓宽了自己的生活圈子,不再局限于每天下班就着急挤公交回家,回家后不修边幅,火急火燎做饭洗衣,忙完后倒床上就睡,第二天重复前一天的茫然。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说过:“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桩事。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我所谓的‘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假若为学问为事业而忘却生活,那种学问和事业在人生中便失其真实的意义与价值。”

我们需要做的,是提升时间的使用深度。

知名知乎精神的代表人采桐说过:保持一项爱好,让它在时间的深度和长度中渐渐生长,可能会得到始料未及的成绩。

年轻人,为何不建议你挤地铁上下班。由于,感觉那样是在浪费生命。

作者洛洛莉ya,90后,简书作者,新浪微博/简书/豆瓣:洛洛莉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