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逼的永久是向上,不是学习
文/丧心病狂刘老湿
我有个学生,圆滚滚的有如机器猫一般。这小胖子是个话痨,每次上课必定空话不断。而他最喜欢问我的一句就是:“老师,你看我已学了这么久,怎样还没有进步呢?”
我向来不喜欢和学生空话,但是烈女怕缠郎,经不住他一再折磨,终究有一天自毁高冷,接上了他的话茬:“你是怎样产生学了就一定会有进步的错觉的?”
“由于我一直都在学啊!”
我瞬间明白了问题的关键所在,然后忽然一身冷汗。
“好好学习,每天向上”这八个字说得不差,但是作为一种没法量化的状态,我们常常会忽视学习前面还有“好好”两字。因而我们在社交工具的“丁丁咚咚铛铛”声中匆忙地背下二十个单词,然后拍张照片发一条“哎哟人家今天不谨慎又背了一个小时的单词么么哒”的微博,瞬间就在下面一片或真或假的回复中化身学霸;我们打着游戏加了五个小时的班委曲写出两千来字的方案,因而回家倒在床上开始自诩为每天工作十三个小时的精英苦逼;我们每天都一心一意地空想着自己“受过的苦照亮走过的路”,看到某个励志帖子就兴奋得浑身颤抖不能自已,恍如他人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还坚持学习打三份工自己也这么做了早晚也会有出头之日,却全然不去想一想,他人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全神贯注,兢兢业业处心积虑,自己工作十几个小时里三个小时跟网友聊天,两个小时看网络段子,看了十几篇励志帖鸡汤文以后又做了一个小时计划吃了一个小时的饭,吃完饭发现我忙了这么久,休息个半小时不算多,再起来随意干点甚么就成绩感满满地准备回家了。这时候候你谈吃苦,你也配?呸!
我们真正寻求的,历来都不是学习的进程,而是向上的结果。我们崇拜的本来就是那些成功的结果,只不过掩耳盗铃的心理需要我们给他们的成功加上一些符合我们认知的进程。就像两个千万富翁,一个白手起家,另外一个中彩票大奖致富,我们一定是赞美前者多过后者。由于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前者的奋斗是我们可以效仿的,是我们通过努力有可能到达的;而后者这类完全靠运气的事情则与我们距离太过遥远。所以我们与其说是在努力,不如说是在欺骗,在欺骗自己只要流了一样多的汗,只要加了一样长的班,只要看了一样久的书,我们也会像那些故事里的人们一样成功。
所有的天赋中,刻苦多是最容易被人疏忽,而又最难以取得的。这代表着你要忍耐经年累月的孤寂,连续几个乃至十几个小时集中注意力,面对着层见叠出的困难仍要保持旺盛的斗志,特别是在你完全没法预知成败的情况下,面对那些可能到来的嗤笑、流言和冷眼依然能够坚持自己的选择。真实的勤奋不是几百条打卡的微博,不是几个哭诉奋发的帖子,不是你每天迟迟不关的灯,不是你手机上清晨四点这个城市的太阳,它是失望,一种巨大的、深沉的、压抑的失望,是命运给予你最沉重的考验。
所以我终究明白为何学生会问我这样的问题。久长以来我们将付出与得到画上等号,然后再依照自己的想法去“付出”,因而给姑娘买了花摆了烛炬的小伙子觉得自己理应得到姑娘的青睐,哪怕他连这姑娘喜欢吃甚么都不清楚;因而坐在书桌前每天苦熬十几个小时的学生觉得自己理应拿到一个好成绩,哪怕他十几个小时一直在转笔发愣和同学扯淡;因而每月都要看厚厚一摞鸡汤励志小秘籍的白领觉得自己理应有更好的前程,哪怕他一个月连一本专业书都没看过。所有这些人都理直气壮地告知你:我努力了,所以我应当得到。
却不知牛逼的永久是向上,不是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