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都是赶路人
我坐过最久29个小时的火车,硬座,火车晚点。我身子瘫在硬梆梆的坐位上,望着满车的陌生面孔,觉得累到了极点。我离家最远有2000千米,从中部往西部,从丘陵到盆地,翻越高山,一路穿行。
我知道,对很多人来讲,这些甚么也不是,乃至还不如你一场旅行的距离。但是,这对我,或说时光转到小时候的我,这样的距离我曾想都不敢想。我曾一度以为这个世界,就是我们那个镇,或许再大一点,我们那个市。虽然地理课上知道我的这个镇和我的这个市只不过是茫茫世界的一个点。
我直到高中,才真逼真切地来到市里。那一天我记得很清楚,我爸扛着棉被,我提着行李,坐上了去往城里的公共汽车。那时候的公共汽车一天只跑两趟,位子不多,拥堵不堪。颠簸了一个多小时,来到了市区,刚下汽车,我没有多少兴奋,乃至有些懊丧,我看着热烈的车流和穿着鲜明的人群,再看看我和我爸那灰头土脸的模样,我像受了刺激一般。
高中三年我渐渐适应了城里的生活,不再像个没有见过世面的外来客,我努力把普通话说得标准,改掉了我刚来时的乡音,我妈也再没有给我买从集市里讨价还价来的便宜衣服,其实这些我不在乎,只是爸妈说,出门在外,总要穿得像个模样。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去了省城,其实路途其实不遥远,我爸硬要送我。我爸从没出过省,他说省城还是自己年轻的时候来过,现在早已是另外一番样子了。我爸照旧扛着棉被,我提着行李,不一样的是,之前问路的是他,如今问路的是我。
我爸把我送到学校,在食堂吃了中饭就要回去。我把他送到坐汽车的地方,他把身上的钱塞给我,叫我好好学习,没钱就问家里要。车开走后,我望着这个偌大的陌生世界,周围都是父母和孩子的面孔,望着远去的父亲,眼泪一直在眼眶里打转。
大学四年我努力学习,也努力赚些零用钱,圈子也只是局限在学校,或说省城。我从没想过旅游,怕旅游回来身上的钱又不够下个月的伙食。记得有个老师上课的时候说,你们一定要在读大学的这段时间多出去走走看看,这一定会是你今后人生的一段珍贵的经历。听老师这么说我特别想出去走走,想看看外面的风景,想知道会有甚么样的经历种进心里。但最后我还是没去,由于我确切没钱,却又需要钱过日子。22岁的年纪,足迹却还停留在原点,说实话,那时候我确切很懊丧,但是我始终没有后悔。
后来我又考上了研究生,学校在离家两千多千米的西部,我当时想,我终究要远走高飞了。这一次,我独自一个人提着行李,挥手告别父母,坐了二十多个小时的火车,来到了这座陌生却又让我欣喜的城市。在这里,我第一次坐了地铁,我尽可能装得像常常坐的模样,想一想都觉得特别可笑。()如今在这里已生活了两年之久,再过一年可能又要离开了,下一个目的地在哪里,我也不知晓。
就像歌里唱的:由于你不知道,你也不会知道。其实比旅行更像旅行的是人生,我们都是赶路人,在每个节点都要去面对一个陌生的世界,可能这个世界你也不曾想过,它不需要你去计划,去计算路程,去想该坐甚么样的交通工具,它就是你人生的一段旅行,而这段旅行远比其他的旅行更深入,更怀念,有时候也更苦涩。
未来的我可能走得更远,或许也能走到大洋彼岸,但是不管在哪里,我都是一个赶路者的角色,未来没有止境,只愿生活愈来愈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