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情话 > 正文

年轻人,轮不到你们住大房子

发布时间:2021-02-22

年轻人,轮不到你们住大房子

年轻人,轮不到你们住大房子

文/薛涌

我由于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高密度城市、小户型住房、使用公交,最近在微博上遭到一些80后、90后的围攻。大家众口一词地质问:“教授,凭甚么你在美国住大房,却要我们住小房?”

我忍不住回嘴:“到甚么地方说甚么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资源紧缺,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是加拿大,常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就要住小房。你不喜欢,就去加拿大。”其实,更不入耳的话我还没有说,由于我在美国当教授。你这么年轻甚么都还没干,凭甚么轮到你住大房?

有些网友大概听出我的话外之音,留言说:“你或许很光辉,但不是谁都有你这样的能力,但难道他们不应当活得有尊严吗?”

我只好告知他:我不管在国内在国外,都其实不光辉,最少在物资上是如此。不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就这么点土地资源,有这么多人,如果能力一般的人都非要住大房才有尊严,哪里去找那末多土地?

我们夫妻,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到美国都是一路名校上过来,从北京大学复旦一直到耶鲁。这是大部份人没有的荣幸,也是自己奋斗的结果。在许多人眼里,这也算挺“成功”了。但我在48岁之前没有具有过住房。读书的最后几年。一家三口挤在纽约的小阁楼里。夏天的酷热,使放在壁橱中的烛炬都化了。我们也没有觉得自己没有了尊严。我想不明白,我们40岁时在美国过这样的日子不觉得委屈,怎样现在的年轻人就受不了呢?

记得读博士时生活最宽裕的一段时间,我们夫妇携着刚诞生的女儿在日本研修,那是1999年至2000年间的事情。犹如许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留日学生一样,到了日本才知道日本人竟然住得那末挤,我们当时住了一套大概50平方米的公寓。日本客人来了都非常惊讶:“怎样能住这么大的房子?”我们住的那栋楼是美国各大学联合开办的“日本研究中心”进修生的宿舍,房子大的理由之一,是地段很差,就在无家可归者救济中心隔壁。()乃至一天半夜一点钟,有位醉醺醺的无家可归者来敲我家的门。到一般日本人家里访问就可以看到:他们住得常常比中华人民共和国许多中产阶层家庭要拥堵很多。

再看看波士顿,属于美国最为先进的高科技城市之一,中等住户(包括单身)的年收入超过5.5万美元,人口才60万。密度比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城市来小很多,土地资源多很多。但是,最近波士顿在兴修30平方米的小户型。这还是针对年轻的专业阶层的,其目的是想将租金控制在每个月1200——1600美元,让年轻人有立足之地。他们需要的不是昂贵的大房子,而是下降奋斗的本钱。事实上,年轻人也特别欢迎这样的安排。如果有位刚从常春藤毕业的后生对着我这年过半百的教授说:“凭甚么你住250多平方米,我们就30平方米?我的尊严在哪里?”在美国社会,大家恐怕会觉得这样的人有点神经病。

不管一个社会多么富裕,从一无所有的出发点奋斗还是“王道”。失去了这类精神,社会就失去了进步的动力。这倒让我想起美国一名专栏作家说的一句话:“所有的中年成功者,如果可能的话,都愿意以自己所有的成绩和金钱去换回当年那贫困潦倒的蜗居生活。”年轻时期是人生的幸福和美感所在。你失去了对这类东西的感受能力,你就失去了生活。

固然,我不希望用一个80后、90后的概念打倒一代人。事实上,在微博上也有很多年轻一代支持我,恰正是他们告知我:同龄人中确切有太多的人觉得甚么都是应当父辈给他们。在我看来,国内当尊长的应当大胆地对后生训戒:孩子,还没轮到你。要甚么,自己去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