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没有自以为是的坚强
文/浅步调
很早就见过他,平头,白衬衣,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从我们高二楼前经过时,怀里总抱着厚厚的书。只知道他学习刻苦,但那天才知道,他是高三的尖子生。
那个暖洋洋的午后,班主任带着几个高三学生来给我们讲学习方法。五六十双眼睛齐刷刷看着台上轮番上阵的优秀生,无不流露出敬佩羡慕之情。
他是最后一个上台的,和前几位不同,没有大谈经验方法,而是直接拿起一根粉笔,在黑板中央洋洋洒洒写下一道数学题。这道看似普通的困难,他却用了不下5种方法来讲授。当3米长、1米高的空间写满公式符号,他终究笑了,这就是他要给我们讲的学习方法,贵在开辟思路。
只是他没想到,他同时也开启了一个女孩蠢蠢欲动、粉色荡漾的心。
在那堂课结束后,我打听到关于他的很多信息,他叫沈恪,年级前五名,酷爱运动,取得过省数学比赛一等奖。更令我欣喜的是,他的教室在我们楼上,每次放学,都会从这里经过。为此,我托故调换了靠窗口的坐位,窗玻璃上贴着花纸,切开一个小口,就能够看到他匆匆走过的身影。
以往晚自习,总是一打铃我就回宿舍,后来视察到,自习结束后他还要呆一会儿,我便一边看书,一边瞥一眼窗外,等他出来才整理起书本。
那天晚上,只顾低头做题的我忘了看窗外,当困难终被解出,再抬头,熄灯铃都响了。我懊恼地整理好书本,刚走出教室,四周便黝黑一片,想起小说里的恐怖情节,心如鹿跳。这时候,前方啪一声蹿出一丝光,借着这亮光,我竟看到沈恪,举着打火机站在那里。他嘴角带着一抹笑,望着我说,你没必要每晚等我,我来叫你。
我红着脸巴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17岁的秘密就这样,在他的聪明机敏下,不告而破。
1
果然从那以后,每晚,他都会轻叩两下玻璃,然后,靠在栏杆边等我。我的秘密变成了我们的秘密,心领神会,守口如瓶。呆板平淡的高中生活,由于那两声轻叩,绚丽多姿起来。
晚上结伴而行的路上,我将抄有困难的纸条递给他,第二晚,他把写好解答的纸条再还给我。有时,旁边画一只可爱的皮卡丘。他安静的外表下,其实有颗玩皮的心。
我向他借高二的物理笔记,他蹙眉犹豫了一会儿,又点点头。三天后的课间,窗台上放了本笔记本,隔着玻璃,深绿色的封皮平整光滑。我快速跑出教室,打开笔记本,映入眼帘的干净清新告知我,它的崭新。我问他,他才说,之前那本弄丢了,重写了一本。高三的时间,寸阴寸金,一本笔记或许就是三套摹拟题。可他,轻描淡写,便草草带过。
老师们希望沈恪左拥清华,右抱北京大学,为学校争光,载入史册。但老师们的鼓动并未见效,他的目标庄重而务实。那所学校虽然没有清华名望大,也没有北京大学历史久,但它的航空专业却是沈恪心仪已久。
为此,我也暗下决心,将来报考这所重点大学。然后,与沈恪手牵手走在栽满杜鹃的校园里。
2
体检完后,离高考就只剩八十多天了。学校里的空气都似凝固,到处充满紧张压抑的气氛。沈恪反而放松下来,他不再每晚加班学习,一打放学铃便走出教室。
我想大概他成竹在胸,箭已在弦,只等一发。可有一晚,自习还没结束,他竟提早走出教室,经过窗口时,他没有停步。我顾不得周围人的惊异,跑出教室,在楼梯拐弯处将他拦住。
月光清透,我们的影子长长地拖在脚下,我一番不要松懈,要加油之类的陈词滥调,他听了只是笑,轻蔑地笑。他说我怎样可能考不上,倒是你,明年能不能考上大学还是问题。
他转身走了,留下我,愣在原地好长时间。第一次,我苏醒地看到我们之间的距离,一个优秀生与一个中等生之间的距离,恍如这蜿蜒的楼梯,跨了多少级台阶,才能再上一层楼。我心如死灰,垂头丧气地站了好久,直到放学的人群将我淹没。
第二日,我用彩色胶带堵住玻璃花纸的切口,并在文具盒里写下那所大学的名字。以此鼓励,我要考上,必须,一定。我将挺起胸膛走进它的大门,让沈恪无地自容,惭愧难当。
我主动断绝了与沈恪的联系,他也不再敲窗等我。偶尔在路上碰到,擦肩而过时,我们竟形同陌路。
那天傍晚在操场,我又看到他,踢球时腿受了伤,低垂着头坐在地上。好久未见,他显得颓废邋遢,头发混乱地盖住眼睛,或许是过于疼痛,他开始失声大哭。
我远远地望着,他的软弱,让我感到惊讶心痛。我一时间感到茫然,不知到底该相信那个在讲台上自信飞扬的他,还是相信眼前这个不堪一击的男孩。
我更不知这样的他如何去面对高考,和未来道路上四伏的挫折。
3
那年的高考我记忆犹新,雨下了两天两夜,我等了两天两夜。当考完最后一门,我心里一时冲动,打着伞奔向学校。隔着雨帘,我看到满脸疲倦的沈恪。那是我们最后一次碰面,他淡漠地瞥了我一眼,将书本顶在头上,快步离开了。再没有只言片语,一切就已结束。
新学期时,高考结果被张贴在校公告栏,所有考入大学的名单都在这里公布。我找到沈恪,他的名字低微地夹在中间,只是,考上的学校既不是他所期盼的,也不是甚么清华北京大学,而是一所普通大学。
我应当放声歌唱,应当高兴。我不费一枪一弹,就狠狠地回击了他。他的自信成绩了他,也是他的自信,摧毁了他。
可那一刻,我怎样都笑不出来,木然地站在橱窗前,全部人恍如在烈日下熔化开,粘稠无力。期待的结局仿佛其实不是这样。
紧张的高三开始了。我坐在沈恪坐过的教室,重复他经过的生活。我还是喜欢坐在窗口,看外面天空中,鸟儿自由飞翔。原来,再登一层楼,视野会如此开阔。
只是经常,晚自习结束,从题海中抬头,还是会想起沈恪,怨恨随着时间正抽丝剥茧。报考那所大学,更多地成了一种对自我的鞭策。
那年,我瘦了十几斤,换来的正是那所美丽校园的录取通知书。
4
大一暑假,为了迎接我的归来,父母在家里摆了一大桌菜,从医院刚下班的大姑妈也赶了过来。
聊到新鲜的环境,我滔滔不绝。姑妈问起我学校伙食如何,还反复提示我注意沾染病。特别像乙肝之类的,最好打针预防。
姑妈究竟是医生,警惕性太强。我笑姑妈杞人忧天,哪有那末多乙肝携带者。看我一脸轻松,姑妈叹口气说,你们上一届还是上上届,有个男孩,体检就查出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
我心里隐隐有种预见,我忙拉住姑妈的胳膊,那个男孩叫甚么,叫甚么。好像叫,叫……沈甚么的,听说学习特别棒,惋惜了呀,有的专业根本不收这类学生。
耳边似有一声闷雷惊炸,接下来的饭菜,我食之无味。真相被摊在桌面时,往事一下子那末沉那末沉。
那年体检过后,沈恪泄气松懈,当梦想落空,生命失去弹力,他没有了气力再次腾越。()过往的疑惑在头脑中渐次过滤,难怪他曾冷淡我,用言辞激我,在他折断梦想的翅膀后,更不愿我丧失飞翔的动力。
薄薄一纸化验单,让一个男孩坚毅的心志崩溃夭折。可最使人心痛的,那时的我没有在他身边,哪怕一句安慰鼓励也没有。
后来,我展转问了好多人,终究打听到他的联系方式。
照旧是个夜晚,拨通他的宿舍电话,一个男孩调侃地说,沈恪和女朋友浪漫去了。说完笑起来,还问我要不要留话。举着电话的手微微颤抖,我说谢谢,不用了。
当电话挂断,我再也忍不住,任眼泪肆意流淌。就在放下电话那一刻,我想起那年的傍晚,夕阳渐沉,沈恪坐在地上失声痛哭的表情。那末悲忿,那末失落。当哑忍的痛委曲找到一个借口时,终究轰然宣泄。
每一个人都以为他胆小,此刻我才懂,他哭泣背后的真正缘由。
其实,那年他被扶到医务室后,我曾在门外徘徊了好久,但还是逃开了。我只是缺失了那末一点点勇气,紧守了那一点点自尊,为此,年少时最美好的一段时光,由于我的仓促而逃,再也找不回来了。
我们都以为自己足够坚强,却原来这么地软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