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浩,认识你真好
最近几年来读的书里,没有哪一部像10月刚出版的程浩《站在两个世界的边沿》如此震动人心。程浩有着特别的人生,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职业病人。他从1993年诞生后就没有下地走过路,医生曾断言他活不过5岁。结果,他活了20年,吃药、打针、进急救室是生活的常态,母亲曾把厚厚的一沓病危通知书用一根10厘米长的钉子钉在墙上,说这很有记念意义。
今年8月21日,程浩走完了他的人生。电脑里留下了各类完成的和未完成的作品,多达44万字。程浩生前希望能够出本书,并给书取好了名字——《站在两个世界的边沿》。没有比这更恰当的名字了,他站在那里,能够看到我们的世界;而他的世界,我们不管怎样想象都不确切。好在,这本书在他离世后出版,在叙言中程浩写着:欢迎你走进我的世界,认识你真好。
程浩诞生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半岁左右,家人发现他“不太爱动”。求医多年,没有医院诊断出他得了甚么病。来北京检查,医院的诊断书上写着“脑瘫”,后面画了个大问号;天津医院诊断书上写着“肌无力”,后面也是个问号。程浩的父亲曾是一位司机,每一年大江南北四周奔走;母亲在给几家公司当会计,公司相隔数百千米,每个月有一半时间花在路上。因此,程浩写道:“我常笑说,父母一生跑了太多的路,最后使我‘无路可走’。”
6岁之前,程浩一直被父母带着在全国各地看病,还去求诊过一名“气功大师”。在那次荒谬的求医进程中,程浩认识了一个失明的小姑娘毛毛,两个小孩后来成为好朋友。毛毛最喜欢晒太阳,她说:“只有吸满了阳光的眼睛,才能照亮世界。”后来,毛毛在一次意外中跌下18级台阶,生死未卜,两个小火伴就此失去了联系。那件事对程浩有很大影响。
16岁时,程浩胃出血被送去抢救,母亲不眠不休三昼夜,把他从死神那里抢回来。医生怀疑他吃了不干净的食品,母亲因而连家庭集会也不让他参加了。程浩写道:“本来就有限的生活范围,由于医生的一句话变得更小,小得就像陷进了这个世界的酒窝里。所以我常常想,或许这就是自己爱笑不爱哭的缘由吧。”
由于身体缘由,程浩没上过学,母亲教会他读书识字,然后浏览和写作就伴随了他的一生。程浩的网名叫“伯爵在城堡”,凭仗独特的文字,他在网上小着名气。()程浩的文字中,总有着与他年龄不符合的豁达和幽默。他曾写道:“真正牛逼的,不是那些可以随口拿来夸耀的业绩,而是那些在窘境中仍然保持着微笑的凡人。”
程浩留下的文字中,有大量是关于读书的,他反复和网友探讨读书的目的、方法和意义。很少有人像他一样把读书看得那末重要,由于对程浩而言,认真读书、认真生活,是他唯一能做到的事情。他最喜欢的作家是史铁生,那本著名的《我与地坛》,程浩看了无数遍。
“在北影导演系听课,听一天也行。”这是程浩一生最想实现的梦想。有人问他,最恐惧的是甚么?他回答:“惧怕上帝丢给我太多理想,却忘了给我完成理想的时间。”
程浩的书,经常会让人思考一些看似无意义的问题,比如:生命的质量和数量哪一个更重要?如果人人向死而生,会不会对生命多一些感激和珍惜?我们是否是比我们以为的更荣幸和富有?思考着这些问题,当你合上书时,特别想对已在另外一个世界的程浩说上一句:感谢你曾来过,认识你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