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情话 > 正文

再也回不去,又无以为继

发布时间:2021-02-10

再也回不去,又无以为继

再也回不去,又无以为继

——写在毕业2年后的话

文/meiya

时间过得飞快,我已毕业两年了,收入一般,工作稳定,可是不管在物资上还是在精神上,经常我都觉得自己过得紧巴巴的,常常做梦丢了钱包或家里着了大火。

再也回不去的乡村

我小时候上的小学现在已荒芜了,那个小学有幼儿园和小学,操场是黄泥地,男生们打架的时候在地上滚来滚去的,甚嚣尘上尘土飞扬的,汹涌澎湃的,非常有气势。操场的外圈都种着法国梧桐和广玉兰,夏天和秋季的时候非常美丽。我小学的乐趣之一就是期盼着上五年级,由于五年级的包干区就是打扫操场的落叶,整成一堆落叶,然后一堆人跑上去,噼里啪啦一顿踩,最后一把火烧了,可好玩了。(一回想童年往事就堕入过去没法自拔了,现在说回正题)可是这些现在统统都没有了,前几年刚建好两栋崭新的教学楼,还没有开始用,就废弃了,由于学生少了很多,老师都离开了。我们村的小孩才5、6岁就要到距离家车程一个小时的镇上念书,镇上有亲戚的住在亲戚家,没亲戚的,家长就在镇上租房子,或干脆买房子为了孩子就近念书,母亲陪着孩子念书,父亲外出打工或在乡下务农。一家人为了一个小孩念书,真是处心积虑,花费巨大。

乡下春季的桃花,夏夜的萤火虫,秋季的金色稻浪,冬季连绵起伏的毛竹林是那末动人,现在夏天的萤火虫已很少了,秋季也看不到大片金色的稻浪,由于愈来愈多的田地荒芜了,农村已没有多少人种地了,特别是年轻人,年轻人都到城市里去生活,去创造更多的物资财富。

乡村愈来愈凋敝了,有的房子已很久不住人长出了荒草。如果这个时候回乡下,年轻人都在外打工,小孩们都在镇上或市区读书,村里只剩下妇女和老人,你或许会看到几个老人、妇女和一群猫狗在屋檐下晒着太阳,老人们和妇女们心里想着自己孩子在都市的生活,或等着孩子的电话或掰着指头数着孩子归家的日期。只有到过年,全部乡村才会热烈些,其他时候乡村显得寂寥而空荡,乡村的美好已要消失殆尽了。

看不到希望的城市生活

从乡村走出来的孩子在都市生活面临很多窘境,特别像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

第一是住房,上海的房价与房租不停上涨,好像一块饥渴的海绵,一天一个样的膨胀。而工资上涨的速度永久跟不上房价。十几平方米的单间只要交通方便一点房租最少都要1000以上,一个月入没有超过四千的人是没法承受一个人居住了一间房的,因而就出现了群租房,出现了蚁族,个人空间的大大缩小更加致使了内心的焦虑感。

第二是物价,物价和普通民众的收入严重不成比例,上海有段时间的生菜涨到9块一斤,生姜14块一斤,头几天的樱桃卖到30块一斤,这些时候我都表示我吃不起青菜和水果,生活压力巨大。随意逛哪个商场,随意哪一件衣服都要500.我想起一个导演(月入6000,江苏农村人)和我说他自己买衣服的例子。那天他在商场看中一件羽绒服,也不是啥大牌,可是要800块,他是非常需要一件大衣过冬的,也是真心喜欢那件衣服啊,但是要800块呢,然后他坐在服装店门外的椅子上纠结来纠结去,为了一件800块的羽绒服做着剧烈的思想争斗,他想着要交房租,每天12元的交通费,还有吃饭等等花消,冷汗直流,整整纠结了一个小时。

第三是医疗健康,有个女友前段时间小腿上长了跟冻疮一样的红斑,去医院检查后确诊是节结红斑血管炎,其实这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皮肤病,但是比较麻烦,容易反复,有好几个周末我都陪着女友去医院看病,周末的时候挂号费是68元,这不是坑爹吗?最后一次去复查,医生说要验血,以肯定是不是好清楚了,还有血液是不是健康,有无染上红斑狼疮(尼玛的,文艺书上说这可是绝症啊)的可能,但是验血要300多块,为了买一个安心,我和女友咬了牙,验了血,20秒不到,三小管血液,300多块就没了,女友是浙江农村人,大专毕业一年半,在一个小公司做会计,一个月只有2000块。她不是上海人,所有的医疗费用都是自费的。一个星期以后的周末我在参加公司组织的共青森林公园集会的路上(不去要扣薪水的30%,这不是神经病是甚么)她独自一人紧张地去拿检验报告,颤颤巍巍地拿着报告,然后给我打电话,激动地说“我没事了”,我坐在公交车的最后一排,听到这话眼泪都要掉出来。

住房、吃饭、穿衣、医疗健康这些都是马斯洛所说得5大需求中的最低级需求即生理上的需要,这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但是连这些基本需求我们却从未得到过真实的满足,谈何自我实现。

无处不在的焦虑

世界上没有哪个地方像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样每天都产生着急剧着的变化,经济的高速发展让全部社会都得了焦虑症,人们的内心没有安全感,心里没有归宿。从乡村走出来的都市人为了房子车子焦虑,每天醒来就想着挣钱,一天到晚无止无地步工作和赚钱,可笑的是人们会发现不管怎样努力,不吃不喝几十年在上海也买不起房子。而具有上海户籍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啊,我认识的上海同学和朋友很多家里都有两三套房子,他们看病不要钱,工作好找也稳定很多。

住在乡村的父母也很焦虑,为都市里打拼的孩子焦虑,担心他们结不了婚,买不起房,工作压力大;为自己的养老问题焦虑,孩子都在城市里,农村没有可以指靠的人,他们没有养老保险,所谓养儿防老积谷防饥,但是他们发现养儿了也不能养老,由于在城市中的儿女们很多时候自己都养不起,有的乃至还要他们接济和帮助。我哥在福建福清那个小城市买了房,但是房价8000/平米,我父母为了他买房,取出一生的积蓄还四周帮着借钱。前段时间看到一组数据,福建的房产泡沫已高达50%,全国各地的房产泡沫也都差不多。开发商建出来的房子加上地皮的价格根本不值这个价,由于职业的关系,我见过蛮多的建筑工地和样板房,那些房子的质量很低劣,内墙用手指敲两下,外墙都能听得到声音,所谓的精装修豪宅,装修本钱还不到2000块,却要卖上好几万。我看着父母焦虑的模样除焦虑无能为力。

不敢期待的婚姻

我不是个随随意便就不相信爱情的人,本拉登死了,小谢和柏芝散了都不会影响我对爱情的信仰,但是我相信科学报告和数据和身旁无数的事实。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离婚率已超过30%,乃至有直逼40%的势头,婚外情是离婚的第一大杀手。有一回坐出租车,出租车司机和我聊天,他说他每天拉的客人中,10个里面有4个离过婚。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在的婚姻状态比任何一个时期都要脆弱。在我自己的身旁,没有看到一对真正过得快乐的年轻夫妻。不是为了房子整日争吵,就是夫妻间闹信任危机,或由于双方两人工作繁忙,压力大,缺少心灵沟通而情感疏离,或就是由于孩子在农村老家上学,父母代为照顾的事情两个相互怨恨,再者就是遭受婚外情,各种诱惑神马的等等问题,层见叠出。而那末多的征婚网站、电视相亲节目让我看到的是物资第一、真爱难觅、家庭难建,让我对婚姻没多大期望和自信,曾我也有一个地久天长的爱情婚姻梦想,或许现在仍然还有,但我不肯定了。

乡村作为诗意纯洁的精神家园已渐行渐远,繁华都市的物资生活仿佛又遥不可及,对还未到来的婚姻也缺少信心,到底情归何处,何以寄托?乡村是再也回不去的美好,到别的二三线城市去生活,我也缺少勇气。我喜欢大城市便捷的生活,我在上海生活5年,已非常习惯这里的生活。到其他地方我都觉得那里破破烂烂的(去过杭州、南京、合肥、武汉、宁波、福州都这样觉得,多是和上海相比的原因),而且交通和生活不便,去个地方没多少车,想买点吃的晚一点就买不到了,由于关门了,看个电影找不到地方,找个书店费半天劲。

我目前的打算是在大城市里活到45岁的模样,然后找个地方,给自己打上一针,结束自己生命,安乐死算了,一个人没有权利选择自己的诞生和出身,那总有权利选择以何种方式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