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人不走的地方才是路
文/清风慕
竹赵永是江苏省新沂市窑湾镇赫赫着名的黑鱼养殖大户,他本来在村卫生服务站当村医,风吹不着,雨打不着,拿着固定的工资,捧着使人羡慕的“铁饭碗”。但是,2005年的一天,闲来无事的赵永到一个同学家串门,却看到一件令他很惊讶的事,从而完全改变了他的人生走向。
那个同学有一亩多鱼塘,养了5000条黑鱼,当时黑鱼的价格高达11元钱一斤,一个周期4个多月就收入2万多元钱。赵永一听就来了兴趣,他家门前也有一个三分地左右的池塘,他也想试一下。在同学的帮助下,赵永也养起了黑鱼。结果3分大小的池塘,只花了4个多月时间,就赚了一万多块钱,比自己一年的工资还要多。赵永的脑袋开了窍,他干脆停薪留职,脱下了白色的大褂,承包了村里的8亩池塘,专门养起了黑鱼。那一年赵永净赚了七八万元钱,兴奋之余,他一发而不可收,又买了第二个鱼塘,第三个鱼塘,第四个鱼塘。
看到养黑鱼挣钱,当地养黑鱼的由十几家猛增到400多家,养殖面积也由原来的100多亩,增加到2000多亩。这养鱼的人多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随之出现了。黑鱼是肉食性鱼类,豢养黑鱼的饲料主要来源于附近骆马湖生产的小杂鱼。黑鱼吃食量比较大,100斤的黑鱼一顿得吃到7斤小鱼。黑鱼越养越多,湖里的小杂鱼自然就越捕捞越少,为了保持骆马湖的生态平衡,当地湖区管理部门开始实行禁渔,每一年3月1日到6月1日禁渔期,这也就意味着许多养殖户的黑鱼面临着断炊。
没有了食料这鱼还怎样养,养殖户纷纭打起了退堂鼓。就在大家都放弃养殖黑鱼时,赵永却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人弃我取,他又承包了村里的20多亩鱼塘,将黑鱼养殖面积扩大到30多亩。人们议论纷纭,这个赵永准是想钱想疯了,这不是睁着眼往火炕里跳吗?
其实小杂鱼断供受影响最大的就是赵永,仅他一家每一年就需要30吨,加上其他的养殖户,一年的需求高达200吨,赵永敏锐地意想到,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啊。所以在人们都为饲料鱼匮乏一筹莫展的时候,赵永却开车上路了。多方考察后,他在200多千米外的海滨城市日照,找到了饲喂黑鱼的替换饵料—-海鲜饲料鱼,这类产自大海的小杂鱼既新鲜,适口性又好,是黑鱼上好的饲料。
看到了匮乏背后的商机以后,赵永果断出手,拿出所有的积蓄,又想方设法地贷款,筹集了100多万资金,建起了一个500吨级的冷库。他与一家海产品加工厂签定了终年供货协议,用于贮存购进的饲料鱼,除自己用,还卖给其他养殖户,不但保证了自己养殖黑鱼的需要,仅卖饲料鱼就赚了60多万元钱。
吃的问题有了保证,窑湾镇的黑鱼养殖重新又红火起来,但是新的麻烦也随着相继而至。原来养殖黑鱼的量少,在本地和周边的市场就可以卖掉。现在,大量的黑鱼集中上市,市场已饱和,养殖户们不得已,只能降价竞争,由于黑鱼卖不掉,就等于在张着嘴吃钱。许多养殖户不但没赚到钱,乃至还亏了本,只得又打起了放弃的主张。
赵永的黑鱼养殖面积最大,所面临的压力自然也最大,但他没有呆在家里唉声叹息,而是走出家门,去闯新的市场。
当他来到扬州市水产批发市场时,犹如发现了新大陆一般,这里是苏北最大的水产批发市场,光黑鱼一天就销售6万多斤。兴奋异常地赵永立刻和几个养殖户各拉了几千斤黑鱼来这里销售,可呆了没两天,赵永就再也高兴不起来了。原来他发现这里的经销户对浙江和山东的人特别热忱,他们的鱼一来,就有人帮着卸车、帮着卖,当天卖不完,卸下鱼就可以回去。而他们拉来一车鱼,要卖四五天,吃饭、住宿,既费钱又麻烦,有些黑鱼还会因时间长死掉。一样是卖黑鱼,一样是卖一斤黑鱼给市场提成5分钱,但为何却遭到不同的待遇呢?
赵永通过仔细视察后发现了奥秘,浙江和山东卖黑鱼的都是大户,拉很多,每星期都去,一年四季都有黑鱼卖,难怪会遭到特别的服务。看来不好卖不是由于鱼多了,而是鱼太少。
找到了问题就找到了路。为了一年四季都有鱼卖,赵永立刻着手成立了新沂市黑鱼养殖专业合作社,他被推荐为会长。为的增强合作社的吸引力,赵永许诺,不但黑鱼养殖户可以避免费加入,而且社员都可以从他的冷库赊鱼饲料,条件是在卖鱼的时候,同等的价格,要优先卖给他,然后再从卖鱼款中偿还饲料钱。要知道饲料在黑鱼养殖中所占用的资金量是非常大的,这样一来就减缓了很多养殖户的资金压力,养鱼变得包赚不赔,大家纷纭入社,赵永则取得了充足了黑鱼来源。
养鱼的赵永摇身一变成了扬州水产市场最大的黑鱼批发商,每一年往扬州水产批发市场供应4000多吨黑鱼,占到全部批发市场黑鱼销售量的70%以上,仅此一项每一年就给他带来了300多万元的收入。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医生,变成当地养殖界的风云人物,赵永的华丽转身只用了不到3年的时间。有人将他的成功归结于财运,说他天生就有发财的命,而只有赵永明白,事关他命运的两次重要提速,都是在他人看不到路的地方开始的。如果说成功有甚么秘诀,那就是从他人不走的地方走前途,天地常常就在这样的时候而豁然开朗。